...至阳七,第九身内筋缩思,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悬枢之穴奇,十四命门肾俞并,十六阳关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长短随。(共二十七穴。)...
...9.背痛:背上部痛,取背腹、锁上2,加背胛1、2及反应压痛点;背下部痛,取背腹、锁上2加背胛3、4及反应压痛点。 10.胸痛:上胸部及胁肋痛,取胸1、2穴;下胸部痛取胸3、4、5穴;肋间神经痛,根据病变部位选用相应的胸穴。 11.肩痛:取...
...指甲旁之中衝穴(井穴)。 2.循行路徑 (1)手厥陰心包絡經部分:起自於胸中,出而外行天池穴,屬心包絡之經,內行下膈,歷絡三焦者,散布於腹之上、中、下三焦。 (2)手厥陰心包經部分:其支者循胸中出腋下三寸,即天池穴。從天池循臑內至天泉。從...
...相间,而为五采。郑玄议已自非之,云:“五采相错,非一色也。”今并用织成于绣,五色错文。准孔安国,衣质以玄,加山、龙、华虫、火、宗彝等,并织成为五物,裳质以纁,加藻、粉米、黼、黻之四。衣裳通数,此为九章,兼上三辰,而备十二也。衣褾、领上各帖...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
...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五腧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腧穴,又称“十二腧穴”,其名称是:肺...
...腹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原作腹屈,一名腹结。《备急千金要方》后腹结均作正名。别名肠窟,肠屈,阳窟,肠结。属足太阴脾经。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及第十一肋间动、静脉。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疝...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注】●人身正脉,十有二经,每于平旦寅时,营气始于中焦,上注于手太阴肺经,自胸中而出于中府,至于少商,以次行于手阳明大肠等十二经,终于足厥阴肝经,而复始于太阴肺经也。●凡手...
...七篇引:“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语亦本此。 毕沅曰:案韩非子作“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说文解字曰:“窥,小视也。”“窥,闪也。”“闪,窥头门中也。”方言:“凡相窃视,南楚谓之窥。”沅以为穴中窃视曰窥,门中窃...
...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 〖名解〗 1)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