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有一些难度导致治疗延迟,因此钝性伤较危险,病死率往往高于开放性损伤。 (二)发病机制 肝外伤早期病理生理改变以出血、失血性休克和胆汁性腹膜炎为主,后者不仅加重细胞外液的丢失,并可影响正常的凝血机制,引起继发性出血和感染。 肝脏损伤的病理...
...指肝脏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寒性症状。临床表现有忧虑胆怯,倦怠不耐劳,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迟等。指寒邪凝滞于肝的经脉。参见“寒滞肝脉”条。 ...
...泛指肝的气血不足。临床表现有视物不明、听觉减退、容易恐惧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肝气虚”、“肝阴虚”、“肝血虚”条。 ...
...对于月经,我们都知道,会伴随女性朋友几十年的问题,那么月经经常出现的一些疾病,我们很熟悉了,但月经紊乱的病理常识相信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月经紊乱是指与月经有关的多种疾病,包括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改变以及痛经、闭经、经前期...
...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外,治疗 手段较少。人们希望通过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 依据和方法。本文就脑出血后脑内血肿病理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方面作一综述。�...
...破坏型(以肋骨、骨盆为明显)、穿凿样改变(颅骨) 或大片溶骨样破坏(四肢长管骨)。 ④ 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⑤ 骨硬化型: 表现为单纯性弥漫性密度增高或在骨质破坏周边出现骨硬化征象。 ⑥ 单发型: 其特点为病变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 呈现囊状...
...临床上很少见。 肝结核是由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所致,有时因肝外原发灶较小或已痊愈,不能查出原发病灶,据统计能查到原发灶者仅占35%。 (二)发病机制 肝脏血运和淋巴丰富,一般进入人体的结核杆菌均能到达肝脏。但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较强,并且...
...本文对幽门螺杆菌(简称Hp)阳性小儿胃炎20例和阴性14例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与Hp感染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资料为1991~1993年经胃镜和/或病理检查确诊胃炎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5岁...
...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常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胃-十二指肠吻合的病人,十二指肠外伤后行空肠-十二指肠吻合的病人。 2.病理生理 十二指肠外瘘属于高位肠瘘,由于肠内容的大量丢失,又称为高流出量肠瘘。对病人威胁最大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如下几个方面...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