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淮南子并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范应元曰:间,隙也。傅奕、严遵同古本。案今严本作“无有入于无间”。 刘师培曰:案淮南原道训引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此老子古本也。王本亦有“出于”二字。王弼上文注云:“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
...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
...道者”句亦遥应。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蒋锡昌曰: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皆此文“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谊也。 易顺鼎曰:文选魏都赋张载注引老子曰:“古之士,微妙玄通,深...
...讲到身轻天下的说明,我们且看善于承继老子之学的庄子的发挥,最为清楚。《庄子·外篇》中的《让王篇》提到:韩、魏相与争侵地,于华子见(韩)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
...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今从古本。 俞樾曰:案……韩非子解老篇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盖古本老子如此,今作“无以为”者,涉下“上仁”句而误耳。傅奕本正作“不”。 谦之案:碑本作“无以为”,是也。皆川愿老子绎解云:“一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
...文化思想,就与南方不同,北部的人们,行为笃厚,气质浑厚。南方出来的人物,像卡特就很有问题。这很奇怪,只由于东、南、西、北地区方向的差别,冥冥中影响山川人物以及文化的异同问题,和《易经》象数的法则又大有关系。 老子又说,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因此须要再来两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是连接上文讲的表现了老子文章的独特风格。上面几句话一路下来,一直写得很轻松自然,假使我们只从文字表面去读,起先好像是懂了,若仔细深一层去研究,那便有点捉摸不定了。 现在这两句话,...
...箧篇“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在宥篇“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皆作“知”。淮南道应训引老子作“智”。 绝民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严可均曰:“绝民”,各本作“绝仁”。 谦之案:“民”字涉上下文“民”字而误。 此三者,为文不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谦之案:傅、范本首句起,每句末并有“也”字。范应元曰:“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并无‘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无‘也’字,则文意不足,今依古本。”案:范说非也。老子古本有详略各本不同,此盖由南北朝...
...可是在秦汉以后修学神仙丹道的道家方士们,大多都遵守老子的告诫,要极力做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的功夫,以便具有学仙得道的资格。不过,请注意我所说的“大多”这个概念。当然不包括自认为是黄帝传承的“黄老之道”的全部道家神仙方术。这些大多数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