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第五十三章译文及注释

...。这是多么无道啊!注释 1、我:我,指有道的圣人。老子在这里托言自己。 2、介然有知:介,微小。微有所知,稍有知识。 3、施:邪、斜行。 4、夷:平坦。 5、人:指人君,一本作“民”。 6、径:邪径。 7、朝甚除:朝政非常败坏。一说宫殿很...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900.html

老子他说》第五章:圣人与刍狗_道家_【文学36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囗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从《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8.html

老子思想“可道非道”的怀疑主义认识论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的认识论总体上属于怀疑主义的不可知论。《老子》开篇讲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意思是说,作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他对“道”进行描绘:空虚无形而又用之不尽,隐没不显而又实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9.html

老子他说》第四章:汉文帝、康熙、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从事功方面来讲,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建立一代事功的帝王,严格说来,只有汉文帝和清初的康熙。尤其康熙善于运用黄老之道的成就,更有过于汉文帝的作为。 汉文帝是老老实实地实行老子的哲学来治国,奠定两汉四百年的刘家天下。康熙是灵活运用黄老的法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1.html

老子他说》第十章:养气与修心_道家_【文学360】

...其次,从另一角度来讲,假如一个人能够做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也就差不多可使“营魄抱一”了。因为老子这句名言,却使后世人为了想达到“专气致柔”的效果,想尽种种方法,建立了许多门道。尤其到了近代,自有武当派张三丰的太极拳流行普及以来,到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0.html

第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严可均曰:各本“上”作“尚”。 罗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宝”。 谦之案:作“上”是也。“宝”字疑误。“上”与“尚”同。淮南齐俗训:“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引亦作“上”,与景龙、敦煌、遂州诸本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9.html

第二十九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请举三证以明之。文选干令升晋纪总论引文子称老子曰:“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其证一。王注云:“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王注有,则本文可知。其证二。下篇六十四章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5.html

第六十五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多欢娱。”“娱”字义长。又壬本作“遇”,“愚”“遇”古可通用。吕氏春秋勿躬篇“幽诡愚险之言”,经义述闻以为愚即遇也,惟此作“遇”,无义。又案“愚”与“智”对,愚之谓使人之心纯纯,纯纯即沌沌也。二十章“我愚人之心,纯纯”,盖老子所谓古之善为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1.html

老子他说》第十九章:“王”“贼”并列的烂帐_道家_【文学360】

...《老子他说》第十九章:“王”“贼”并列的烂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今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由这一章的反证,更可以看出老子的精神,不是如后代所说的反对仁义、反对孝慈。他只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5.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六章:一肩挑尽古今愁_道家_【文学360】

...即所谓“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 重和轻,静和躁,都是相对两种现象。重和轻,是物理现象的相对。静和躁,是生态现象的相对。但从原文文字上看来,老子上侧重“重”和“静”的重要,只偏向一头,而舍置它相互影响的关系。 正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2.html

共找到8,0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