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第二知识是烦恼根源_道家_【文学360】

...知识都不执著,人生只凭自然。汉朝以后,佛学从印度传入中国,佛学称成了道大阿罗汉,为“无学位”圣人,意思是已经到了家,不需再有所学了。其实,严格而言,不管是果罗汉,或者菩萨,都还在有学有修阶段,真正“无学”,那已经是至高无上境界了。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7.html

卷二 卿大夫_《孝经注疏》

...兴云致雨,龙取变化无穷;华蟲谓雉,取耿介;藻取文章,火取炎上以助其德;粉取絜白,米取能养;黼取断割,黻取背恶乡善:皆为百王之明戒,以益其德。诸侯白龙衮而下八也,画於衣,绣於裳。大夫藻、火、粉、米四章也,二画於衣,二绣於裳孔安国...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879.html

名医涌现(1)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实践中,医药事业逐渐兴旺,医药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宋代苏颂主编《本草图经》提到"二广俚医","俚医"是对壮族民间医师最早称呼,说明至少在宋代,壮族已出现专职医师,并得到社会承认。明清以后也涌现出许多壮族名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4.html

卫生保健和环保意识_【中医宝典】

...从考古挖掘文物来看,壮族先民早已有了良好卫生保健和环保意识。如从广西合浦望牛岭西汉晚期墓出士铜凤灯,烟尘通过口含喇叭形口罩,经颈部进入腹腔 (腹腔内盛水)消入水里 ,有消烟作用,防止烟进入大气,污染空气,这充分说明了2000多年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6.html

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法则_【中医宝典】

...一、单味鲜品外用为多 壮医在使用毒药治病时以单味鲜品外用占比例较大,这适应了壮族民间要求,具有简、便、廉、验、安全优点,因而使用毒药时大多采用此法。有捣烂外敷、绞汁外擦、煎水外洗、佩带药等方法。主要治疗疮痛肿毒、风湿痹痛、毒蛇咬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2.html

药物知识不断丰富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天然药物知识积累 人类对药物认识、选择和应用,是从天然开始。夏、商、西周三代已在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认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遗址中曾出土有30多种植物种仁,其中可作药用有桃仁、杏仁、郁李仁...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6.html

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意思_汉语字典解释

...段落节奏);调(节拍和音调);变(指乐曲节奏变化) 由一整体分成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division] 冲至。——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第一;旨(文章段落大意);节本(...

http://hanwen360.com/x/8282.html

积聚_【中医宝典】

... 积聚 积聚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以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为基本病机,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一类病证。 积聚是涉及腹腔脏器多种疾病,而在临床又比较常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11.html

壮族医药起源(远古-先秦)_【中医宝典】

...第一 医药萌芽21 第二 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起源22 三节 花山崖壁画与早期壮族医药23 壮医早期医疗卫生活动及文献记载24 卫生保健意识萌芽25 壮医外治疗法起源25 食同源26...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5.html

《手穴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前言 第一 手穴诊治疾病理论基础 第一解剖 第二 手与经络关系 三节 手与脏腑关系 生物全息律 手纹与遗传疾病 第二 手部腧穴 第一 经穴 太渊(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鱼际(手太阴之荥穴) ...

http://qihuangzhishu.com/136/index.htm

共找到975,2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