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对脉学已有了丰富的记载,包括切脉部位,脉法、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脉学的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如《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都有所发展。晋代王叔和《脉经》是脉学的第一部...
...左手寸口脉,浮取之属小肠为腑,沉取之属心为脏,其经则手太阳、少阴。左手关上脉,浮取之属胆为腑,沉取之属肝为脏,其经则足少阳、厥阴。左手尺中脉,浮取之属膀胱为腑,沉取之属肾为脏,其经则足太阳、少阴。右手寸口脉,浮取之属大肠为腑,沉取之属肺为...
...八脉交会,阳经有两对配穴,即外关配足临泣,后溪配申脉,称同气相应配穴法,又称同名经配穴法。即手少阳经外关与足少阳经足临泣相配,两经于目外眦连接,足太阳经申脉与手太阳经后溪相配,于目内眦连接。 一、阴经相生配穴的意义。 《素问·五脏别论》:...
...小儿三五岁,可以诊视,第手腕短促,三部莫分,惟以一指候之,诚非易也。《内经》诊视小儿,以大小缓急四脉为准。予不避僭越,体察其意,仍从浮沉迟数四脉,而以有力无力定其虚实缓急,更为明悉,比较尤为有根据。《内经》脉要黄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
...脉霭霭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脉霭霭郁动,如车盖之升沉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不平,如循长竿之硬节者,名曰阴结也。脉瞥瞥虚飘,...
...脉学著作。二卷。清·罗浩辑。刊于1799年。罗氏参阅《脉经》以下有关论脉的著作45种,其中辑录崔紫虚、余抑庵、张石顽三家学说尤多。取其精华,参附自己的见解,加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书中以李士材所论二十八脉为主体,益以张石顽所增附之脉;又据宋...
...脉学著作。二卷。清·罗浩辑。刊于1799年。罗氏参阅《脉经》以下有关论脉的著作45种,其中辑录崔紫虚、余抑庵、张石顽三家学说尤多。取其精华,参附自己的见解,加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书中以李士材所论二十八脉为主体,益以张石顽所增附之脉;又据宋...
...我们来简述一下诊脉法。另外,也对上述7脉作一下详细讲解。 1、脉诊的临床地位 脉诊又称切脉。属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内经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 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那么,把切脉列于第四位,并谓之巧,是否...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脏伤,故知死也。肝者,木也,居东方,其位在左,经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
...。食指为天候心肺,中指为人候脾胃,无名指为地候肝肾。四、所主:甲、正常脉如银丸冲天鱼贯而行。乙、候上下左右是“四正”。正常气口大人迎一倍半。反之,超过或不及是左右盈亏,表示肝肺不和,因肝气右出左入,肺之气脉左出右入。上下有区别时,为上有余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