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到北京中医医院“贴伏”的患者络绎不绝。所谓“贴伏”,为中医“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对秋冬季常犯的呼吸道疾病达到治病、防病的功效。随着人们越来越崇尚天然保健疗法,传统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也正在逐步深入人心,“物美价廉”的...
...敦煌文献遗址中保存有大量医学资料,虽然目前对这些古文献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未进行有效的临床开发。但是,敦煌中医药研究作为国际显学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受到海外华人、研究者和医学界的关注,那么——— 一九一九年,日本学者小川琢治...
...出处:大众中医药 1996年4期11~12页标题:颜德馨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治疗“久病、怪病”经验简介出处:中医药研究 1996年1期6~7页标题:颜德馨教授辨治冠心病的独特经验出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6年1期1~3页标题:发明衡法,擅治难...
...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其三,既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余脏推此。”...
...的系统维护。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 “口腔健康最重要的是‘治未病’,定期检查很有必要,就像定期做体检一样。”王伟健强调,“牙龈刚开始出现问题时,通过1~2周的科学刷牙就能基本解决,但是牙龈一旦病变,治疗起来就会很麻烦。” 口腔...
...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局系统高评委中医学科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8年被聘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科研成果1.“实用中医乳房病学”于1993年获上海市...
...。 链接——上世纪中医存废之争 1. 始作俑者 1879年,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先后发表了《废医论》和《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到民国时期,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当做旧传统、旧...
...和思想,运用药、械、技等手段经体表或体表进入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中医外治学”的定义为:“研究中医外治的渊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发展的一门学科。” 外治法是历经数千年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的手段,集中体现了中医药“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性化、...
...发病,重视“治未病”更显得意义重大。《脑病心悟》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治未病”。高允旺借用唐代诗人许浑《咸阳成东楼》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句,来形容脑中风和自然界的刮风下雨一样是有先兆的,并总结出了30条中风先兆表现和原因,描述详细,通俗易懂...
...方面多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有的一病多名,如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分属于中医“黄鳅痈”、“恶脉”、“脉痹”等范畴;有的多病一名,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坏疽、雷诺氏病(症)等均属“脱疽”范畴,使医生在临床应用中颇感掣肘。因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