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_《针灸聚英》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愈.后跟痛在仆参求.承山筋转并久痔.足掌下去寻涌泉.此法千金莫妄传.此穴多治妇人疾.男蛊女孕两病痊.会鸠尾治痢疾.大小肠俞大小便.气海血海疗五淋.中脘下脘治腹坚.伤寒过经期门愈.气刺两乳求太渊.大敦二穴主偏坠.水沟间使治邪癫.吐血定喘补...

http://qihuangzhishu.com/929/124.htm

日儿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指日内婴儿患疟。《幼科要略》:“疟因暑发居多”,“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临床上婴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可无寒战,或仅见四肢厥逆,面白唇紫,到发热时才被发觉,或仅有躯干灼热,四肢...

http://qihuangzhishu.com/166/267.htm

部·草部·本草纲目

...释名 婆妇草、野天门冬。 气味 (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 咳嗽。用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 遍身黄肿。用新鲜部根,洗 ...

http://wenxue360.com/guji/1750.html

部·草部·本草纲目

...释名 婆妇草、野天门冬。 气味 (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 咳嗽。用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 遍身黄肿。用新鲜部根,洗 ...

http://www.wenxue360.com/guji/1750.html

内嗽_《证治准绳·幼科》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此名乳嗽,实难调理,亦恶也,当审虚实而施治焉,实者散之,虚者补之。其气粗痰盛,口疮眼热,发散后,可利之,比金丸(惊痫)等药主之,散其实也。其呕吐,嗽后惊悸,困倦自汗者,当用补肺散、益黄散、天麻散补其虚也。大抵治惊嗽,琥珀散主之。天麻...

http://qihuangzhishu.com/494/497.htm

登楼鉴赏_【古诗文大全】

...这篇见于《文选》卷十一。王粲才华卓越,却不被刘表重用,寓流荆州十五年。公元205年(东汉建安九年)秋,王粲在荆州登上麦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城楼,纵目四望,写下了这篇传诵不衰的名。 全文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229.html

厥歌_《伤寒歌》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厥有冷厥有热厥.脉当须仔细别.冷厥才病四肢冷.脉但沉微身不热.(冷厥.初得病便觉四肢逆冷.脉沉而微.身不甚热也.)足多挛卧并恶寒.引衣自覆仍不渴.(仲景云.凡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故多足拘挛.外恶寒.引衣自覆...

http://qihuangzhishu.com/862/50.htm

中医针刺治疗中暑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施凉泻法。留针至症状明显改善,留针期间亦须间断运针。 (二)重中暑 暑热蒙心 1.治则:清热开窍止搐。 2.处方:水沟、会、委中、十宣;转筋抽搐加阳陵泉、承山、后溪。 3.方义:暑热蒙心,清窍闭塞,取水沟、会以醒脑通闭;委中,膀胱经合穴...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218.html

《苏轼集》第三十三卷(十七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应龙作处,作鳞甲以参差。 《滟滪堆(并叙)》苏轼 .世以瞿唐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 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 夫蜀江会水而至于夔,弥漫浩汗,横放于大野,而峡之大小,曾不及其十一。 苟先无以龃龉于其间,则江之远来...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44.html

可吐不可吐歌_《伤寒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也.)脉微若吐大为逆.(仲景云.脉微不可吐.虚细不可下.)少阴寒饮无增剧.(仲景云.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温温然欲吐.复不得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胸中实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饮者.干呕不可吐,当温之矣.)四逆虚家止可温.误吐内烦...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baizhengge/862-5-13.html

共找到114,7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