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附之明堂图多缺失。《中国医学书目》记有一种道光二十八年刘仕廉绘画,同治十二年李仲元校刊的“铜人明堂图”四幅,此当即《医学集成》同治十三年初刻本的附图。 1914年成都博文堂板《医学集成》也附有明堂图四幅,图纵64.5厘米,横22.2厘米,正...
...七壮.(千云∶在内踝下四分.)明上云、阴跷二穴.在内踝下陷宛中.针三分.灸三壮.下云、阴跷二穴.在内踝下陷中.灸三壮.千云、内踝下容爪甲.明堂上下经有阴跷穴.而铜人无之.惟有照海穴.亦在内踝下.与阴跷同.而未知其故.予按素问气穴论、阴阳跷穴...
...《十四经发挥》经穴图。 作者:元·滑寿 年代:1341年 版本:日本宽政十年版...
...归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手少阳三焦经所属穴计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共...
...或地处偏僻,购药惟艰,而精是术者起沉疴于俄顷,其功效实有捷于药饵者。慨自青囊秘法浸失其传,后之学者有志而无所案。今之坊肆旧板如《针灸大成》等书非不罗列周详,然缺漏谬误殊难据以为信。余家藏有铜人图像,旧传为明代以前之物,于人身穴道脉络注载綦详...
...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经》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
...铜人经云可灸七壮.明堂下经云可灸五壮.素问亦同.诸经既同.惟明堂独异.灸之可也.况明堂经固云禁穴许灸三壮乎.艾炷若小、一二七壮亦可.更灸上廉绝骨等穴尤佳...
...五腧穴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其分布次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
...授以针,不三日而行步如故。孝宗闻其名,召至京,命太医官出“铜人”,蔽以衣,所针无不中,乃授予“御医”。 凌氏针灸,世代相传。其孙名宣,号双湖,“施针浙、闽,全活万计”(《归安志》)。嗣后,分枝繁衍,各传其业。其七世孙宸世,字兰亭,于清康熙时,...
...针法补泻除涉及人体功能状态、针灸作用方式外,腧穴选用也是一个因素,《难经》中主要介绍了以五腧穴为基础,依据五行生克的关系,通过配穴的形成而创立的“补母泻子法”和“泻南补北法。”补母泻子法《六十四难》根据《灵枢·本输》及阴阳刚柔相济的原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