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症"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症的解释

...腹中结块的病 [a lump in the abdomen causing distension and pain] 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晋· 王叔和《脉经》 又如:病症(病征。按:病征的 “症”,在古时只作“證”。症是近代的...

http://hanwen360.com/x/75C7.html

供奉药王_【中医宝典】

...在我国民间仍有一种十分普遍的风俗——供奉“药王”。实际上各地供奉的“药王”并不是同一个人,有韦慈藏、王叔和、葛洪、吴本等,也有的指神农氏,而祭奠最多的,当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 孙思邈,陕西省耀县人。传说他活了300多岁,医术高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16.html

叙_《金匮悬解》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

http://qihuangzhishu.com/1294/4.htm

诊五脏动脉法_《察病指南》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后一年草枯时死.脉来五动一止者.五脏无气.其人后五日死.王叔和云.脉来四动一止八日死.三动一止六七日死.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别本云.但此止者非结脉促脉之止也.此是代脉之止也.至于代脉.非达人者难窥者乎.)...

http://qihuangzhishu.com/270/17.htm

方有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523年-?)明代医学家。字中行(亦作仲行),歙县(今属安徽)人。因其家人包括妻儿共五人因病故去,发愤读书攻医,对伤寒尤其致力研究,颇有心得。认为仲景之《伤寒论》因王叔和之编次而移动原文,已非原貌,复经成无己注疏时多所窜改,面目全非,...

http://qihuangzhishu.com/168/309.htm

《伤寒论浅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0.htm

《注解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之说,究药病轻重去取加减之意。”遵照王叔和旧制对《伤寒论》之编次不作任何改动。全书注解比较详明,能够阐析仲景辨证论治之理,立法处方之趣,对后世伤寒学派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偶有随文训释、自相矛盾之处。当前的成注本有明·汪济川校刊本及《医统正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90.htm

《伤寒论浅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0.htm

《注解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之说,究药病轻重去取加减之意。”遵照王叔和旧制对《伤寒论》之编次不作任何改动。全书注解比较详明,能够阐析仲景辨证论治之理,立法处方之趣,对后世伤寒学派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偶有随文训释、自相矛盾之处。当前的成注本有明·汪济川校刊本及《医统正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00.htm

叙_《金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xuanjie/1294-6-0.html

共找到744,3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