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豹·分险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引兵深入敌国境内,同敌人在险阻狭隘的地方相遇。我军所处的地形是左依山右临水,敌军所处的地形是右依山左临水,双方各据险要,相互对峙。在此情况下,双方都各想进行防守就能稳固,进行进攻就能胜利,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当我军...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3177.html

六韬·犬·均兵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战车同步兵作战,一辆战车能抵挡几名步兵?几名步兵能抵挡一辆战车?用骑兵同步兵作战,一名骑兵能抵挡几名步兵?几名步兵能抵抗一名骑兵?用战车同骑兵作战,一辆战车能抵挡几名骑兵?几名骑兵能抵挡一辆战车?” 太公回答道:“战卒,...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3182.html

六韬·犬·武骑士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选拔骑士的方法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选拔骑士的标准是,选取年龄在四十岁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身强力壮,行动敏捷迅速超过常人;能骑马疾驰并在马上挽弓射箭,能在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应战自如,进退娴熟;能策马越过沟堑,攀登...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3184.html

六韬·犬·战骑译文

...武王问大公说:“骑兵的战法应该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骑兵作战有十胜九败。” 武王问:“十胜是哪些?” 太公答道:“敌人刚到,行列阵势还未稳定,前后不相衔结,我立即用骑兵击破敌先头骑兵部队,夹击其两翼,敌人必然溃逃;敌人行列阵势整齐坚固...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3186.html

六韬·文·文师例证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这是《文师》篇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 商朝末期,由于奴隶主贵族阶级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65.html

六韬·文·六守例证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并最终称霸的过程,就是“三宝完,则国安”的最好例证。 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动荡,各诸侯国之间争战不断。齐桓公为争夺霸权,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在内政上,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的政策,“国”就是国都及其郊区。“叁其国...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70.html

六韬·文·守国例证

...“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乏先唱,天下和之。”元末农民起义就是运用这一策略推翻元朝统治的。 元朝统治后期,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数十年间连续换了十个皇帝。皇帝大多不问朝政,只图享受;大臣争权夺利,互相勾心斗角。元王朝实行民族...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72.html

六韬·文·上贤例证

...开皇八年(588 年)十月,隋为统一中国,兵分八路南 下攻陈。次年正月,隋军攻入陈都城建康(今南京),陈灭亡。陈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被隋消灭,与陈后主陈叔宝不能“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叔宝自幼生长...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73.html

六韬·文·兵道例证

...“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是本篇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核心就在于料敌虚实,明察战机,并能紧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而速乘其机,复疾击其不意”。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取得胜利,就是正确运用这一原则的结果。 春秋初期,郑庄公凭借国力强盛,侵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76.html

六韬·虎·三陈例证

...阵势的布列,不仅要考虑到天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还要考虑到有利于充分发挥己方的战斗力,抑制敌方的各种有利因素,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胜利。朋朝民族英雄戚继光,之所以能在抗倭战争中取得胜利,与他善于布列阵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朝初年,日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96.html

共找到2,2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