醪醴论·素问·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

http://www.wenxue360.com/guji/977.html

湿温_《温病条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发汗则病痉。盖以疮者血脉间病,心主血脉,血脉必虚而热,然后成疮;既成疮以后,疮脓又系血液所化,汗为心,由血脉而达毛窍,再发汗以伤其心,不痉何待!故以白虎辛凉重剂,清阳明之热湿,由肺卫而出;加苍术、草果,温散脾中重滞之寒湿,亦由肺卫而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tiaobian/681-6-4.html

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婴童百问》青散 《冯氏锦囊秘录》青散 《冯氏锦囊秘录》青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婴童百问》:青散【处方】青黛3克 朴消3克 冰片0.9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婴幼儿鹅口疮,口疮,重舌。【用法用量】蜜调...

http://zhongyaofangji.com/q/qingyesan.html

《伤寒论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8.htm

《伤寒论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8.htm

仲景暴感暑热证治各条_《温热逢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外感之热病,亦曰中 。病有内外之殊,脉有洪微之别。是微弱本 脉,惟身重为湿候。后条虽亦身重,而口开齿燥,热炽已极,似当急与甘寒救矣。张路玉曰∶此条是因热伤冷之病,乃中 之变证也。喻氏谓无形之热伤肺,则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救之;有形之湿伤肺,则用...

http://qihuangzhishu.com/813/6.htm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_《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即经所谓偏枯也;或但两臂不遂者,非中风也,即痹病也。盖痹为阴病,脉多沉涩,...

http://qihuangzhishu.com/666/8.htm

解毒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增解毒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增解毒汤【处方】生地30克 玄参12克 麦冬9克 石斛9克 沙参9克 丹参9克 赤芍9克 花粉9克 银花15克 连翘9克 炙鳖甲9克 炙龟版9克 ...

http://zhongyaofangji.com/z/zengyejiedutang.html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治法;末卷述伤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等内容,并附杂方。本书经陆懋修校正,改名《校正王朴庄伤寒论》。原刻入《世补斋医书后集》中。此外,王氏于本书后复有《伤寒论附余》二卷,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疫诸病,并附《伤寒例新》、《读...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7.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治法;末卷述伤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等内容,并附杂方。本书经陆懋修校正,改名《校正王朴庄伤寒论》。原刻入《世补斋医书后集》中。此外,王氏于本书后复有《伤寒论附余》二卷,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疫诸病,并附《伤寒例新》、《读...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17.htm

共找到119,2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