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论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902年。本书收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皆属李氏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之总结。颇具一得之见。如分析《景岳全书》,即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专用温补之法并非景岳之过及是后人学习...
...医论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902年。本书收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皆属李氏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之总结。颇具一得之见。如分析《景岳全书》,即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专用温补之法并非景岳之过及是后人学习...
...医论、医案著作。二卷。清·王三尊撰于1721年。上卷医论55条。下卷医案78则。作者认为“古人创立方书,无非为后人入道之门”,临床所见病情交错,医治应随机应变。医论中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广论辨证施治、各家治法和用药方剂。其治病强调直治病本,...
...。有元和金君 斋者,读余书有年,亦窜难在此,适霍乱大行,市医罔措, 斋遍搜坊间《霍乱论》,大声疾呼以告人曰∶指南在是,毋走歧途!因而救全者不少。且尝于乙巳年,辑《转筋证治》一书于姑苏,书中多采刍荛,惜版已毁,余亦未之知也。 斋与仁和周鹤庭茂...
...不能尽合古圣之心传,而可免私心自用之咎也。况近世之医书,每多以补虚立论。至大实有羸状故,因秽浊、实邪盘踞在内,既不得见而知之,又为宜补之说横于心中,往往惑于假虚之病象,而人多以下为畏途矣,更有世之不明虚实之宜,乃不善用者之误。恒见得时之医,...
...卷一有医论十七条,历数庸医误人之过,立论明确而言之有据,文笔犀利而少夸诞。主张治病当先熟悉正常生理状态,知常达变才能正确诊断。强调病各不同,治法方药亦应随之而变;后二卷大多为内科杂病医案,治法灵活,常常是内外合治,针药并施。现有《珍本医书...
...复刻本。成注本是金代医家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著作。由于成无己距宋代校正医书局出版《伤寒论》的年代比较接近,所以从成注本中可以反映出宋版《伤寒论》的原貌。 《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曾一度失传,其中的内容在后世出版的方书中得到转载。在孙思邈...
...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内科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相关内容的精辟论述,分析病机、病因、症状,然后确定治法,列出处方。有论有方,以论为主。现存康熙刻本,又本书收入《士林三书》中。...
...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内科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相关内容的精辟论述,分析病机、病因、症状,然后确定治法,列出处方。有论有方,以论为主。现存康熙刻本,又本书收入《士林三书》中。...
...《内经》痿论与痹论、风论,分为三篇,病原不同,治法亦异。方书多杂见于风痹论中,将经文混淆,后学迷离莫辨。按四体纵驰曰痿(经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竭急薄,着则生痿 。又曰∶带脉不引,故足不用。经之所言者,止痿于足耳,而分筋、肉、骨、脉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