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_《小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推之霍乱、疟痢、吐血、咳嗽,莫不各有斯三者,是三证明,而诸外感证,自迎刃而解。何偏之有?夫本全生术耳。今习是术者,全生适足以伤生。盖欲人之生者,是其心。速人之死者,是其术。无他,庸故也。天下多一明,而所全者众,少一庸,而所全者更众。...

http://qihuangzhishu.com/252/3.htm

带下_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带下指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 【带下】 最早见《史记.扁鹊列传》。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64.html

医者意也_【中医宝典】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医者意也”,语出汉代名医郭玉,其云:“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体现了其对实施医术的慎重。 “医者意也”的含义,早在《内经》中就有明确的提示,《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690.html

第三十二回_《汉代宫廷艳史》

...更比伏女羲娥脍炙人口。此女是谁?就是太仓令淳于意少女提萦,淳于意是临淄人,幼时曾梦见一位天星君对他说:“乱世初平,医学最为紧要,汝须留心。”他就因此研究医学,颇有心得。后闻同郡元里公乘阳庆,独擅黄帝之学,且得古代秘方,他又前往自请受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4467.html

黄元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学家。号研农、玉楸子,别名玉路,字坤载。山东昌邑人。年少即为诸生。据载三十岁时为庸医误治而伤损左目,乃发愤学医,师从乡里名医于司铎。精研经,每有心得。尊岐伯、黄帝、秦越人、张仲景为“四圣”,常言自四圣以降,喉孙思邈不失古圣之旨。着...

http://qihuangzhishu.com/169/776.htm

方论(三十二)_《中国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精义述难经。汉张仲景论伤寒。用药定方。晋王叔和集次。及撰脉经。以示后学。亦至哉。经去圣远。遗文错。后学专方而惑意。幸唐太仆令王冰重整其义。启大法之幽玄。释神运之奥妙。析理于至真之中。俾学人遇证审脉。用药去病。根本无贬损。之道明矣。而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57-1.html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古诗_【古诗文大全】

...信陵亭馆接郊畿,幽象遥通晋水祠。日落高门喧燕雀, 风飘大树撼熊罴。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 山下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29270.html

气功与中医有的关系_【中医宝典】

...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76.html

三百九十七法考_《吴医汇讲》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无己所删乎?后人未见宋刻,茫然不晓,如王安道亦未之见也。国朝王晋三虽于每方之下注以各法,亦不过继张孝培、汪苓友之志而爱礼存羊,究有未能悉洽者。故愚以为注书不应改移,止宜就文辨论,如朱子之贤,阙文错,皆仍其旧,无已何人,而乃擅削,以致迄今,盈...

http://qihuangzhishu.com/750/119.htm

第二十二回_《汉代宫廷艳史》

...宫中。 只见惠帝卧在床上,目光不动,时时痴笑。问他言语,答非所问。赶忙召进大,诊脉之后,说是怔忡之症,一连服了几剂,略觉清楚。吕太后回宫之后,常常遣人问视。过了几天,惠帝更是清醒,便向来监发话道:“汝去替我奏闻太后,人彘之事,非人类所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4457.html

共找到69,7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