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柱第四十六卷之十二畢云:「舊云十三同卷者,梵本分帙如此。」詒讓案:此明人編入道藏所合并,非古本也。畢謂梵本,亦非。 貴義第四十七治要引篇目同。 公孟第四十八 卷之十三魯問第四十九公輸第五十□□第五十一卷之十四備城門第五十二明吳寬鈔本無目錄...
...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宜用后方:桑白皮[阔一寸长一尺] 槟榔[一枚] 木通[一尺去皮 一本作一两] 大黄[三分 湿纸煨] 黄芩[一分] 泽泻[二两] 右剉为粗末,水五升,熬取三升,取清汁分二[一本作三]服,食后临卧服。辨中痞...
...半两)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通天愈风汤吞下。清心牛黄丸胆星(一两) 牛黄(二钱) 黄连(一两) 归身 甘草 辰砂(各半两)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时唾津咽下。尝治宣文炳,口流涎不止,喜笑舌喑,脉...
...克,吴茱萸3克,川连10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嘱患者调节情志,忌食油腻辛辣之品。 3月22日二诊:药后胃脘攻撑作痛、嗳气、口苦烦躁诸症递减,仍嘈杂泛酸、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前方加乌贼骨15克,煅瓦楞子15克,...
...方源记载”就是方剂的“源”,是对某一古方在始载医书中相关内容的完整记录,从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制方者本人对该方剂的深刻认识;而书中第二部分“治验实录”则是方剂的“流”,该部分分别从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角度搜集关于该方剂的临床验案,藉此我们可以...
...白芍9克,宣木瓜9克,鲜石斛1 5克(先煎),鲜海蜇30克(先煎),鲜生地黄汁、荸荠汁合1酒盅兑服。 本方连服2剂,五心作热、手指颤动均已。 【按】暑温,大致从病因、病位上辨证。病因着重辨湿、热孰轻孰重。临床上有湿胜于热、热胜于湿和湿热并重三...
...至胸。复泛红砂,此余毒尽透也,用生地三钱,犀角二钱,黄连钱半,石膏一两六钱。又二帖,精神渐长,仍用生地三钱,犀角钱半,黄连八分,洋参一钱,麦冬三钱,归身钱半,石膏八钱,酸梅二个。又三服而安。五公喜而言曰∶小儿之生,先生再造矣。予曰,前治令媳...
...、手足厥冷、呕吐等,并随月经周期而发。多因先天不足,肾气未盛,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或气血运行不畅,经期感受外邪,客于冲任,不通则痛。中医分以下三型辨治,疗效满意。 气滞血瘀 经前或行经时腹痛及腰,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黯...
...随证良验。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不调案 刘某,男,41岁,2010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喜食肥甘厚味,近半月来出现脘腹胀满,便干不爽,周身困重,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黄而腻,脉弦细而滑,证属痰湿内阻,脾胃气滞。治宜理气化痰,调和肝脾。方用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