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名。又名《万氏家抄方》、《医学入门良方》。明·万表选集。六卷(另有四卷本)。刊于1609年。卷一-五分别用以方带证的方式论述临床各科98类病证。卷六为痘疹、麻瘄、脉诀及小儿脉诀。现存多种明刻本。...
...(《医学入门》)《褚氏遗书》一卷,旧本题南齐褚澄撰。凡十篇,宋嘉泰中始有刊版。云唐清泰中黄巢乱时,群盗发冢,得之于石刻,殆出根据托,然颇能发气血阴阳之奥。其论寡妇、僧尼之异治,发前人所未发。论吐血、便血,戒饮寒凉,尤为精识。伪书中之最有理致...
...病证名。暑伤气分,脾经郁滞所致的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暑伤气分,长夏腹胀,食减微痛。”治宜调脾疏肝,用人参、广皮、白芍、茯苓、谷芽、益智仁。”《医钞类编·腹痛门》:“盛暑而痛,或泄利并作,脉必虚豁,宜十味香薷饮及六和饮。...
...推拿手法名。指以特制的软棒轻轻捶击肢体穴位的方法。《医学入门·历代医学姓氏》:“马湘:字自然,唐之盐官县人,……治病以竹杖打之。”...
... 疟”。《灵枢·论疾诊尺》曰∶“夏伤于暑,秋必 疟”《金匮真言论》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合此数论,是疟为暑邪无疑矣。但“暑”字不可认为阳暑,阳暑伤气而多汗,感而即发,邪不能留。其伏留而不去者,惟阴暑之无汗也。故凡患疟者,必因于盛暑...
...温病著作。一卷。清·李识候参订。书成于1902年。此书论述暑证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包括初夏湿温、季夏暑病、秋令伏暑和疟疾、痢疾等。对上述各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和治疗等论述较为详备、且有创新见解。作者分经辨证,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颇多...
...温病著作。一卷。清·李识候参订。书成于1902年。此书论述暑证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包括初夏湿温、季夏暑病、秋令伏暑和疟疾、痢疾等。对上述各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和治疗等论述较为详备、且有创新见解。作者分经辨证,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颇多...
...外感病专着。八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温、温毒、伤风、泄泻、痢疾、中暑...
...外感病专着。八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温、温毒、伤风、泄泻、痢疾、中暑...
...膝骨隙中发热的病证。《素问·骨空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一说“暑解”是“引解”之误。又一说“暑解”当作“骨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