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丹溪心法》痛泻要方 《汤头歌诀》痛泻要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丹溪心法》:痛泻要方【别名】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卷三十五)。【处方】炒白术90克 白芍(炒)60克 陈皮(炒)45克 防风60克【功能主治】补脾泻肝。治肝旺...
...,无明显口干口苦,偶有恶心欲呕,偶有腹胀,肝区隐痛,小便淡黄,大便黄软,日1次。患者性情抑郁,夜间难以入寐。舌质淡红,苔薄黄,中医诊为肝积,辨证为肝郁脾虚。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味疏肝健脾,解郁安神。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陈皮...
...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膈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确然肝左肺右,百世以来,孰敢非之者。迨西人入华,剐心剖腹,实见夫肺在左而肝在右,于是共议轩歧垂训之误。夫轩歧既误,则后之作者,...
...舌苔腻,小溲短赤,证属气滞血瘀,肝脾不和,湿热交阻。董师抓住气滞血瘀的病机特点,大胆采用活血散结之三棱、莪术,取其能通肝经瘀血,散血中气滞之功效。配以清热利湿退黄之茵陈,加用行气之川棟子、青陈皮,诸药配伍,治疗新生儿黄疽,兼肝脾肿大,瘀阻发黄...
...王孟英、俞根初等医家情有独钟,尤酷嗜诸名家的医案。盖医案乃临证之实录,证治之委蛇曲折,医家之随机应变,悉在其中,足可窥其功力与匠心。他在探讨某些学术问题时,常随手从书架上取出某家医案,翻到某章某页,引用其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其惊人的...
...气化”以达“湿化”。而反过来,诸症表现为“气不化”,“气不化”的原因为“湿不化”。三仁汤是通过“气化则湿亦化”来治疗“湿温”的,而最终达到的治疗效果是“湿化气亦化”。 读《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见吴鞠通医案:“又前日左关独浮而弦,系少阳头痛,因暑...
...脾虚食后即作泻,腹满不渴少精神,面黄懒食肌消瘦,参苓白术奏奇勋。[注]脾虚泻者,多因脾不健运,故每逢食后作泻腹满不渴,精神短少,面黄懒食,肌肉消瘦也,宜用参苓白术散以补脾,其泻自止。(参苓白术散)方见脾疳。...
...另有一位乙脑重症患儿,6岁,高热不退两日,呕吐、烦躁、热甚则神昏抽搐,王老凭借在温病方面的独特经验,使患儿转危为安。 下面是几则我当年侍诊先生的医案,一来追忆王公,二可供同道研习。 1.胡某,男,2岁。1968年7月24日首诊。 发热、呕吐...
...,桂枝,饴糖等,可用于血虚肝旺或脾虚寒所致的腹中疼痛。配木香、黄连、黄芩、葛根、槟榔,白头翁等,可用于痢疾腹痛。白芍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对腹中疼痛效果最好。 白芍能补血养阴丽柔旰,因而又能安脾。脾虚旰旺而致的慢性腹泄(生气则加重,泄前腹痛一阵...
...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腹痞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3.脾虚肝旺证:腹泻多于情绪紧张或激动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伴胸胁胀痛,脘闷纳呆。苔薄白,脉弦细。 4.脾胃虚弱证:常见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肠鸣腹泻,粪便中挟有不消化食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