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暑病之作,本由冬时寒毒内藏,故至春发为温病,至夏发为暑病,此以寒毒所化,故总谓之伤寒。仲景曰∶发热,不恶寒而渴者,温病也。暑病则尤甚矣。盖暑病者,即热病也,是虽与寒证不同,然亦因时而名,非谓其病必皆热也。此外如夏月中暑者,亦谓之暑病,...
...目录 《圣惠》辟暑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惠》:辟暑丹【处方】雄黄、白石脂、曲滩中石、磁石、丹砂各等分。【制法】各研细末,水飞过,候干,同研令匀,以炼成白松脂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避暑。主【用法用量】《遵生八笺》有人乳,...
...若夏月伤暑,发热,汗大泄,无气力,脉虚细而迟。此暑伤元气也,服后方。人参 黄 (蜜炙) 麦门冬(去心) 白芍药 陈皮 白茯苓(各一钱) 黄连(炒)甘草(炙,各五分) 黄柏(三分) 白术(一钱五分) 香薷 知母(各七分)上姜、水煎,食前温服...
...,表虚者服之则卫气不固,遗滑者投之则精关不守,此又不可不审也。孙真人以为虚弱之人,暑月当服生脉散。又云∶夏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余则以为寻常汤饮,须用乌梅砂糖汤,寻常水饮,须用梅浆水,此既补元,又能消暑,况兼爽口,贫者可以通行。又见有...
...小儿暑疟,因伤暑而得此证。阴气独微,阳气独发,但热不寒,非风疟寒疟可比,古法主柴胡白虎汤(如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熟石膏、知母、炙甘草、晚粳米,引用生姜、大枣)。〔真按〕暑虽亦称阳邪,然暑为热中之寒邪,故证见独热无寒,烦渴少睡,呕恶时作...
...伏暑水泻(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四。)伏暑吐泻(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五。)伏暑泻泄(火硝四百五十五,诸方一。)水泻不止(巴豆三百十二,验方五。)暑月吐泻(藿香七十,验方二。)水泻(滑石四百三十五,益元散。)暑月暴泻(苍术第十,验方十。)冒暑...
...目录 《医醇剩义》黄连涤暑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醇剩义》:黄连涤暑汤【处方】黄连1.5克 黄芩3克 栀子4.5克 连翘4.5克 葛根6克 茯苓6克 半夏3克 甘草1.2克【功能主治】治中暑,热邪内犯君主,猝然而倒,昏不知人,身...
...阳暑即中暑。一般来说,人体在一定限度内能适应夏日的不良气候条件,而产生热效应。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人体的体温调节就会失去平衡,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中暑。 一、阳暑的特点 明代名医张景岳对阳暑的起因及病状曾做过描述:“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
...暑气或吐泻、霍乱,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乘气虚加参 。或暑病内伤者,清暑益气汤。发渴者,生地黄、麦门冬、川牛膝、炒黄柏、知母、干葛、生甘草。治一切暑玉龙丸∶赤亭、倭硫黄、硝石、滑石、明矾一两,好面六两,末之,无根水丸。气虚少食,身热自汗...
...许叔微治一人,头痛身热,心烦燥渴。诊其脉,大而虚,授以白虎汤数服愈。仲景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又云∶其脉弦细芤迟何也?《素问》曰∶寒伤形,热伤气。盖伤气不伤形,则气消而脉虚弱,所谓弦细芤迟者,皆虚脉也。仲景以弦为阴,朱庞亦云中暑脉微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