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医署”—世界最早医学校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理论上,还通过实践培养药学专门人材。 由于唐代对药学较为重视,就为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问世作好了准备。 我国第一所医学校--唐"太医署"为我国唐代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材,以后历代都设立类似唐"太医署"医学校。公元1102年,宋代,把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45.html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二十三年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繁殖之意)。”明确提出近亲结婚有害于后代繁殖。在胚胎学方面,文子九守篇}有怀胎十月记载。战国时代成书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巨著内经,确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妇女解剖、月经生理、妊娠...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1-2.html

我国古代医生社会地位变化及对医学发展之影响_【中医宝典】

... 二、春秋——西汉前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着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变革。由于生产力提高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加上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各行各业日益趋向专业化,医学开始从巫术中分离出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行医济世专职医生。周礼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85.html

岐伯与岐黄_【中医宝典】

...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医生。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最早文献是黄帝内经。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做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如庆阳县志·坛庙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13.html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现了脉法五十二病方(现名)治百病方(现名)上下经扁鹊内经医学著作,医学体系逐步形成。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黄帝内经是这一时期代表作,全面阐术了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诊法、治疗、摄身及阴阳五行、人与自然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2.html

试论淮南子医学内容_【中医宝典】

...关键词:淮南子 文献研究 预防医学思想确能启迪后学,这与黄帝内经中“病已成而后药之”,其理相同。 论药物,首重实践 该书对药物记载注重实践,从药物采集、炮制及品种鉴别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首先,采集药物要亲口尝试。如修务训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0.html

中药炮制概况_中药炮制_【中医宝典】

...对中药炮制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我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189.html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恶肉或剪去恶肉,齐是疮面子复)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一部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感染、刨伤、冻疮、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病等很多外科疾病,并在。牝痔。中记载了割治疗法,如“杀狗,取其脬(膀胱),以穿龠(竹管)人膻(直肠)中,吹之,引出,...

http://qihuangzhishu.com/80/2.htm

刘河间医学六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金·刘完素等撰。明·吴勉学等编校。刊于1601年。包括刘完素所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及元·马宗素撰伤寒医鉴。并附镏洪撰伤寒心要、常德撰张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834.htm

刘河间医学六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金·刘完素等撰。明·吴勉学等编校。刊于1601年。包括刘完素所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及元·马宗素撰伤寒医鉴。并附镏洪撰伤寒心要、常德撰张子...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91.htm

共找到1,085,8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