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肿大,常在肋缘下10cm以上。 3.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临床症状较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明显,病程进展较快,常有脾大而淋巴结肿大不显着。 (1)临床特点:症状期短,乏力、多汗、消瘦。 (2)脾脏:肿大明显...
... 3.脾切除:适用激素或放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或血小板减少及脾功能亢进者。 4.抗感染治疗。 5.对症及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或成分输血及丙种球蛋白。 6.干扰素治疗。...
...慢性粒细胞(慢粒)属骨髓增生性疾患,是一种由多能干细胞病变所致、以粒细胞系统无限制增生为特征的白血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90%本病患者可检测到Ph1染色体,其余10%患者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查到相应基因结构的异常。...
...③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增高; ④除Ph染色体外又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 ⑤粒-单系祖细胞(CFU-GM)培养,集簇增加而集落减少。 加速期可维持几个月到数年。急性变期为慢粒白血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类似。 实验室可有下列表现...
...反复感染,其次为出血倾向、贫血和消瘦。髓外浸润,肝、脾、淋巴结增大,脾脏肿大可呈巨脾,腹痛、骨痛。可伴有其他髓外浸润灶,造成血管阻塞并出现相应的临床情况,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窘迫综合征、视力障碍等。可出现白血病危象。...
...化剂、亚硝脲类烷化剂、鬼臼毒素类药物不能应用,应选用抗代谢药物。烷化剂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使用应慎重,最好应用羟基脲。治疗HD时,ABVD更优于MOPP,环磷酰胺比其他烷化剂有更小的致白血病性。 所有的烷化剂和鬼臼毒素类药物对非恶性疾病的...
...三尖杉酯碱为主的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疗效。中医药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不可缺少的途径。中医学中没有“白血病”这一病名,根据白血病证候特征,有关白血病的证候、治法、调护等内容散见于中医学的“虚劳”。。“血证”、“温病”、...
...1.眼底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大多数由肿瘤细胞直接侵犯所致,而同时伴有的贫血、血小板减少也是引起眼底症状的因素。白血病视网膜病变可发生在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尤以急性者更常见。 (1)视网膜血管改变:以静脉扩张迂曲最常见,占49.3%~84%。...
...,以尽快控制病情发展。四要“恒”,树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又有2~3周的间歇。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要经6-8个疗程、一两年的治疗。通过一次次的化疗把白血病细胞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后再通过体内的免疫功能把白血病细胞杀灭。 ...
...(一)治疗 类白血病反应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抗感染、治疗肿瘤、控制溶血、解毒等。同时还应加强支持、对症治疗,包括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对严重贫血患者应及时输血;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还应积极纠正之。类白血病反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