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酒煮)二两 虎胫骨(酥炙)二两 龟板二两 破故纸(盐炒)二两 知母一两五钱共为末,以猪脊髓为丸,梧子大,每服三钱,白汤空心下。 目录 《奇方类编》加味虎潜丸 《张氏医通》加味虎潜丸 《医学六要》加味虎潜丸 《医统》加味虎潜丸 《医学正传...
...须急攻之,缘血随气行,上掩于心,故令烦闷,而心满急,二者为异,切在审详,盖产妇体虚,切不得妄乱进与汤散,如别无状候,但与调气治血汤散,最妙。 目录 《博济方》金花汤 《一见知医》金花汤 《张氏医通》金花汤 《秋疟指南》金花汤 ▼ 相关方剂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据相应脏腑的功能予以命名。见《眼科龙木论》。抱阳廓有三种学说:①即《医宗金鉴·眼科心主要诀》认为:“抱阳廓即火廓,火廓属心,心与小肠为表里,依附于阳”,故名。②《张氏医通》卷八认为:“命门之府为火廓,又名抱阳廓。”③...
...病证名。泄泻久延时日而不愈者。《寿世保元·泄泻》:“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乃元气下陷,大肠不行收令而然。补中益气加诃子、肉果、五味、乌梅肉为丸...
...证名。出《素问·厥论》。①指昏厥,不省人事,手足厥逆为主症者(见《张氏医通·厥》)。②指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之四肢厥冷(见《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临床上由于病因和证候的不同,又可分为寒厥、热厥、阴厥、阳厥、薄厥、煎厥、大厥、蛔厥、...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在风轮下际,……有翳色黄,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点药可去。此在膏内,邪热蒸起,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张氏医通》卷八)。因脓多黄而状似膜,故名黄膜上冲,即黄液上冲。详该条。...
...病证名。鼓胀之一。见《张氏医通·鼓胀》:“如面色枯槁,肢体消瘦,单腹胀急而块垒不平者,皆属火胀。此非水肿,无虑助肾水之邪也。”若误服金匮肾气丸等药,可急投黄连、黄柏、金铃子、白芍之类,乃用桂附少许,热因热用,庶可挽回。若喘泻肢枯,脉无胃气...
...病证名。因劳力过度所致的鼻腔出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内伤劳役之人。喘嗽面赤,发热头痛而衄。此肺经气虚,失护卫之职,致心包火炎,经脉热甚,故行清道。”治宜益气止血,先予当归补血汤加薄荷、荆芥;不应,再予补中益气倍黄芪。慎不可用辛热之药...
...证名。指脐部或脐部周围疼痛。见《张氏医通》。因肾气虚寒或肠结燥屎所致。《医学刍言》:“脐中痛不可忍,喜按者,肾气虚寒也,宜通脉四逆加白芍。若脉沉实,口渴,腹满,便闭,是有燥屎,宜承气下之。”亦有因虫积引起者,治宜驱蛔或安蛔止痛。参见虫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