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大公报》“文化情报”栏载有一则署名“乒”的简讯: “据最近本月初日本《盛京时报》上海通讯,谓蛰居上海之鲁迅氏,在客观环境中无发表著述自由,近又忽患脑病,时时作痛,并感到一种不适。经延医证实确系脑病,为重性脑膜炎。当时医生嘱鲁“十年”...
...通讯〔1〕(致郑孝观) 孝观先生: 我的无聊的小文,竟引出一篇大作,至于将记者先生打退〔2〕,使其先“敬案”而后“道歉”,感甚佩甚。 我幼时并没有见过《涌幢小品》〔3〕;回想起来,所见的似乎是《西湖游览志》及《志余》〔4〕,明嘉靖中田汝成...
...结果该校校长被调职。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 〔146〕 这里说的“鸟瞰”,指赵景深从一九二七年六月起,陆续在《小说月报》、《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介绍世界文学概况的文章。 〔147〕 《彼得斐行状》 奥地利奥尔佛雷德·德涅尔斯...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虽说娘儿们打起仗来不用机关枪,然而动不动就抓破脸皮也就不得了。”...
...证明自己是坏人。看看许多中国人罢,反对抢人,说自己愿意施舍;我们也毫不见他去抢,而他家里有许许多多别人的东西。 迅 四月二十三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五月八日开封《豫报》副刊。 〔2〕 高歌 山西盂县人,狂飙社成员。鲁迅在北京...
...《拾谷虹儿画选》小引〔1〕 中国的新的文艺的一时的转变和流行,有时那主权是简直大半操于外国书籍贩卖者之手的。来一批书,便给一点影响。《Modern Library》中的A.V.Beardsley画集〔2〕一入中国,那锋利的刺戟力,就激动了...
...三月十日晨。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北京《国民新报》的“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特刊”。 中山先生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在北京病逝。...
...傅彦长、王平陵等人,曾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刊物,假借“民族主义”的名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倡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文学。九一八事变后,又为蒋介石的投降卖国政策效劳。 ...
...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1〕 当屠格纳夫,柴霍夫〔2〕这些作家大为中国读书界所称颂的时候,高尔基是不很有人很注意的。即使偶然有一两篇翻译,也不过因为他所描的人物来得特别,但总不觉得有什么大意思。 这原因,现在很明白了:因为他是“底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