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发现与研究评析_【中医宝典】

...中医药学刊文/李康清 张瑜 经络学说,是中华民族特有医学基本理论。它宏观对应于天地,微观超出人类观察能力,现代科技手段探索也是步履蹒跚。虽然艰难,它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玄妙理论,神奇效果,激励着科学家进行不懈努力。 1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2.html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这些古代医籍能够刊行流传至今,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经校正医书局重修、刊行医药书籍,现在可知有:1、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正后改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张仲景伤寒论;4、...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2.html

中药研究可借鉴咖啡研究思路_【中医宝典】

...目前国际通行研究方法。阿诺德认为,中药里面也含有很多不同生物碱,要中药进行深入地研究,仅仅提取其有效物质是不够,应该采用标记方法研究其在人体吸收和代谢路径以及人体反应,以找到用药和发生效应之间产生关联。阿诺德还建议,生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036.html

汉书相关作品_史书_【文学360】

...出土汉简、汉碑、秦汉铜器、漆器等古器物文字,秦汉印玺、封泥和瓦当等文字,以作新证,多所发明。其中百官公卿表发伏疏证,尤为精当。 此外,金少英汉书食货志集释研究汉代经济重要参考书。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则是研讨西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64.html

素问学术价值_【黄帝内经】

...素问灵枢本是两部独立著作,两书名(包括针经九卷等名)一直分别使用,见于历代正史书目。可是长期以来却被合称为黄帝内经。这是晋代皇甫谧在没有史料作证情况下,只以素问九卷与九卷(后称针经灵枢)合篇,...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8.html

素问名称由来_【黄帝内经】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他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迄今1700多年,素问之名未曾改变。为什么叫素问?林亿、高保衡等人“新校正”说:“所以名素问...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2.html

失眠症中医理法研究概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施明 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 睡眠研究在国内外均有基础和临床研究两部分。中医睡眠阐述已有二千余年,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主要通过阴阳、营卫气血学说“寐寤”进行了比较深刻朴素唯物阐述。有“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006.html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比较_流行病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缺点,适用于不同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1.观察人数与完成时间 病例对照研究需要观察人数较少,调查完成后现场工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随访。因此比队列研究经济得多。如拟用队列法研究罕见病,则主要力量几乎都花在没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xingbingxue/948-6-3.html

中医药创新发展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基于临床实践养生、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目标是要修订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医药主体词表;出版7批100种中医孤目大全;出版69部海外回归中医善本集粹;组织1100种中医药珍籍秘典整理抢救;开展基于信息技术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510.html

学习传染病目的与任务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最终各自从个体与群体方面,消灭传染病。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防治传染病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古代称传染病为疫、疫疬、温疫、温病、伤寒等。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就详细阐述了有关传染病理论和治疗方法。明末吴有性(又可)温疫论,清代...

http://qihuangzhishu.com/966/2.htm

共找到1,092,6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