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吐则疟止。4、妊娠疟疾。用常山(酒蒸)、石膏(煅)各残,乌梅(炒)五分,甘草四分,加水一碗、酒一碗泡一夜,天明时温服。5、小儿惊风暴死。用蜀漆(炒)二钱、牡蛎一钱二分,浆米煎服。吐出痰涎即愈。此方名“千金汤”。 引用:《本草纲目》蜀漆 ...
...咳之一证.在寻常感冒.由风邪袭于皮毛.内合于肺.其证但鼻塞声重而不发热.人多目为伤风轻症.而忽视之.不以为意.然致咳之因.已有寒热内外之不同矣.若发热而咳.其病亦有传变.正不以咳为肺疾.概从肺经论治也.太阳病表证不解与寒饮相合.因而致咳者...
...病名。古代与咳同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以“有痰无声”(或有微声)名之曰嗽。《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过在手阳明、太阴。”明确指出与肺经等经、脏的关系。但后世认为嗽亦与脾密切相关,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认为“嗽”证“病在脾,脾藏...
...讯何病?则曰久咳,喜饮。因思久咳则无庸开泄,适席间有梨,予以二枚,嘱其煎服而愈。以熟梨能润肺燥也。又进京在船遇一友,患咳不畅,友曰“登舟才咳,苦于有医而无药。”余曰“是不难。”诊之脉浮数,舌[苔]薄黄,症属风温,因嘱其取包南货之干箬叶,煎...
...(张文仲、《古今录验》、《深师》又疗三十年咳方百部根(三斤)上一味,捣取汁,煎之如饴。以温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深师》方,白蜜二升,更煎五六沸,服三合,有验。又疗久咳不瘥方兔矢(四十九枚) 胡桐律(一分) 砂(三分)上三味,捣筛,蜜和为丸...
...已经化热,此症不宜久延,久则伤肺。 【诊断】 百日咳(中医:百日咳)。 【辨证】 痰火阻肺(痉咳期)。 【治法】 降气化痰,清肺安络解痉。 【方药】 桑白皮9g,炙紫苏子5g,川贝母6g,生薏苡仁20g,丝瓜络9g,生冬瓜子15g,炙兜铃6g...
...生地黄9克,麦冬1 2克,桑叶络9克,枯黄芩9克,桃仁6克,川百合9克,:生甘草3克,山慈菇O.6克(研粉,分2份人汤药头、二煎内服),鲜枇杷叶3片(刷去毛,布包)。3剂。 另:芦荟3克(研粉)。化水滴鼻,每日2次或3次。 二诊:药后痉咳发作...
...阴雨,亦当谨避。”热病五十九穴穴位名。又名热病五十九俞。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素问·水热穴论》:“头上五行(中行为督脉,傍四行为足太阳经),行五者,(中行为上星、囟会、前项、百会、后顶五穴;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
...病证名。十咳之一。见《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其症“咳而引舌本是也”。治宜刺少陵。参见十咳条。...
...疾数,如锅釜里滚开的沸水,亦如燃烧的火焰无法定形计数。如《素问·大奇论》曰:“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实际上指出了相当于心房室扑,颤动的不良预后。此外,尤须注意本病极易发生心搏消失,心排血量全无而死亡。(五)猝死严重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