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倒流涎,此湿 合病之最剧者也,宜先吐其痰,后清其暑,犹易为也;虚者阳之虚也,平素阳气衰微不振,阴寒久已用事,一旦感召盛暑,邪凑其虚,此湿病之得自虚寒者也,宜回阳药中兼清其暑,最难为也。东垣曰∶夫脾胃虚弱,至六七月间,人汗沾衣,身重短气,...
...,而亢热矣。若初微觉凉时,早出影场,必不至有此病也。余既得其病情,且确为伤寒的证。不能因在夏令,而概不用麻黄也。昔贤谓有此证即用此药,亦何惧哉。乃处以麻黄汤加葛根、藿香,令其照法煎服,不必顾虑。时其夫杨君已回原籍,无人掌握服药事。其邻人有...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为末,冷水或灯心汤调下。本方加辰砂,名益元散;加薄荷,名鸡苏散;加青黛,名碧玉散。六一散,施之于体壮热盛,浓浓太过之人则可。若体虚气弱者,则寒伤脾而滑伤肾,反致饮食减少,津亏作渴。至益元散、鸡苏散、碧玉散,亦同此例也,...
...肝、脾经。鲜荷叶善清暑邪,为解暑清热常用药物。《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止痉。”荷叶糯米粥,汤绿米白,甜香味美,有清暑利湿,解热宽中之功。适用于暑湿泄泻,口渴心烦,眩晕或饮食停滞,腹胀纳呆,肢体乏力之人。 ...
...五苓散 治暑症要药。焦术 茯苓(各二钱) 猪苓 泽泻 安桂 藿香 木瓜 西砂(各一钱) 姜(三片) 红枣(三枚) 灯芯为引。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四肢无力,咳嗽伤暑等症。条参 焦术 茯苓(各二钱) 炙草(一钱) 姜(二片) 枣(二枚) 水煎服。...
...扁竹测 擘蓝 蚕豆(图) 草独活 长筒马先蒿 赤楠 赤楠根 丛毛榕 丛毛榕根 地瓜藤 耳水苋 粉背蕨 疳积药 高粱七 刮筋板 还阳草根 黑老头 黄花倒水莲 黄鳝藤根 假木豆 豇豆(图) 鸡肝散 金荞麦茎叶 鸡眼草(图) 鲫鱼(图) 苦荞麦...
...下行,反来上逆,则呕。胃气不降,则大便闭。故以黄连、栝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苦辛寒法)黄连(二钱) 栝蒌(三钱) 枳实(二钱) 半夏(五钱)急流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
...目录 《赵炳南方》加味凉血利湿汤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加味凉血利湿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赵炳南方:加味凉血利湿汤【处方】金银花30克,公英24克,地丁30克,赤芍9克,生地15克,大青叶30克,黄柏9克,牛膝9克,生石膏30克。...
...目录 《温热经解》清暑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热经解》:清暑饮【处方】青蒿露10毫升(冲)六一散9克(包)荷叶边1圈 西瓜翠衣9克 绿豆皮4.5克 银花露15毫升(冲)丝瓜皮6克 淡竹叶4.5克 扁豆衣4.5克【功能主治】清解...
...;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 使用祛湿药和方剂的注意事项: 1.治疗水湿证宜联系有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密切联系。如肾虚水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