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保护从传统知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_【中医宝典】

...大肆开发传统知识,这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但面对着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技术壁垒,同时又被发达国家无偿利用,并占有他们世代传承的知识资源,而得不到任何尊重和回报。而中医药等传统医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是传统知识被不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703.html

第三章 第一节 壮医药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医药。"(《史记纲鉴》)壮族亦有类似的传说,如药王是传说中的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普救民众,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知识,使之得以健康繁衍。并立有药工庙,每年定期祭祀药王。壮族还有关于神三界公的传说,三界公乃仙童转世,曾于山中遇仙,...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9.html

名分攸关:“旧”还是“国医”?--百年中医沉浮录⑦_【中医宝典】

...卫生行政全被西医掌握,带有歧视性质的“旧”之名已经被用到了政府文件中!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卫生部,开展筹划卫生行政。当年卫生部下发的一系列全国医药情况调查表中,有一张就叫做“旧旧药登记表”。宁波中医协会的王宇高十分关注此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959.html

序二_《医学归》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病家多怨,察其心似未免骄吝,宜乎伎高贾祸。太史公引《老子》,慨“美好者,不祥之器”,岂其然哉!双湖赵先生,盖伎与心兼良者。籍高邮,侨寓吾兴,深于《素问》、《灵枢》诸书,以鸣三十年,名动江淮间。惧世医之不辨虚实表里寒热温凉也,着《医学归》...

http://qihuangzhishu.com/843/3.htm

土家名医遗著《玲珑鉴》出版_【中医宝典】

...湖北恩施咸丰县失传70余年的土家族民间名医遗著《玲珑鉴》原始手抄本,经湖北民族学院赵敬华教授等校注,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湖北民族学院与湖北恩施州卫生局联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土家族医药文献整理丛书”阶段性成果的展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94.html

海沉浮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永嘉派”,活动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大约为公元1174~1244年间。正相当于北方刘完素、张子和、张元素、李东垣学术活动进入高潮,河间、易水学派形成阶段。自古以来,就有“儒之门户开于宋,之门户开于金元”的说法,医学派别出现的意义,在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48.html

回族医药简史_民族中医回医_【中医宝典】

...专著译成阿拉伯文的人,由于其哲学、文学修养高深,贡献卓著,被阿拉伯后世学者称为贤哲。不言而喻,随文化交流,医学理论的相互补益渗透现象在后世阿拉伯著中不乏其例,这与中国中医药著作的《海药本草》《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记载阿拉伯医药同属一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74.html

褒贬不一话“铃”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走方郎中,又称走方医、草泽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又称“铃”。 走方郎中古代已有,宋元时盛行,《夷坚丙志·韩太尉》:“迁御医王继先诊之,曰:‘疾不可为也,时气息已绝’。适草泽过门,针其四体至再三,鼻息拂拂,微能呻吟。” 旧时,北京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38.html

壮族医药简史_【中医宝典】

...著名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其主要传人就是清末民初的柳江女壮医楷蕈氏。一些壮族地区如靖西、忻城、贵县、隆林等还自发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族药市,促进了壮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土司制度对民族医药的发展当然也有消极的影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96.html

土家族的鲜药鲜用_【中医宝典】

...鲜药鲜用是土家所用的药物的特色,除有毒性的药物外,均应首先选用新鲜的土家药物,在实在没有新鲜药物的情况下,才使用干药材或其加工品。 土家医药认为,土家鲜药具有药汁纯厚、气味俱存的特点,能够保持土家药物的天然性能。 土家族药匠将鲜药采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60.html

共找到168,8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