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普济方》加减草宝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普济方》:加减草宝汤【处方】黄耆4两,熟干地黄(汤泡十次)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当归(酒浸)1两,白术1两,半夏(汤泡七次)1两,白芍药1两,五味子1两,桂1两,甘草半两(炙)...
... 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附方 ...
...《草部·本草纲目》 草部 甘草 黄耆 人参 芦 沙参 荠 隐忍叶 桔梗 长松 黄精 葳蕤 知母 肉苁蓉 列当 锁阳 天麻 赤箭 术 狗脊 贯众 巴戟天 远志 百脉根 淫羊藿 仙茅 玄参 地榆 丹参 紫参 王孙 紫草 白头翁 白芨 三七 ...
...甘草散 《备急千金要方》甘草散 《仁术便览》甘草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甘草散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甘草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千金》卷二:甘草散【别名】神效方【处方】甘草1两,通草30铢,石钟乳30铢,云母2两半,屋上散草2把(...
...(表解而里有痞) 下利日经数十行,腹停水谷作雷鸣,心烦干呕复攻痞,因致胃虚客气生。甘草泻心汤补脾草枣有专长,降逆温寒用夏姜,再入芩连清上热,胃虚痞甚力能匡。赤石脂禹余粮汤(证附 里湿而便滑) 已服泻心与理中,谁知治利尚无功,下焦滑脱宜收涩...
...治食已即吐。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调胃承气(汤)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用甘草缓硝、黄留中泄热,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故曰“调胃”,非恶硝、黄伤胃而用甘草也。)胸痛(热邪已结)不满(痛而不满,邪结在血...
...气滞)。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治则:缓痉止痛,舒筋通络。郭剑华予以内服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生白芍30克,甘草15克,当归15克,丹参12克,乳香6克,没药6克。3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配合针刺双手第二掌骨腰痛穴,采用泻法。患者...
...释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
...释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
...释名 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日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