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外感病(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病”。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的,称为“太阳病”。当病邪向内发展,由表寒证转变为里热证,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jingbianzheng-48.html

表里俱寒证_《医学摘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以上诸证,或太阳表寒未解而里寒将作,或少阴里寒内起而表寒外束,故以表里俱寒证统。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按下后脉促,表邪未解,而益以胸满,则阳衰胃逆,浊气冲塞,故用桂枝、生姜以驱表里寒,...

http://qihuangzhishu.com/648/33.htm

少阴寒化证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无热恶寒,蜷卧,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微细,舌淡,苔白。 病机分析:本证以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阳气虚衰,阴寒邪内盛,心神不振,则精神萎靡,蜷卧;阳气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56.html

厥热胜复证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冷,阳气恢复抗邪则发热,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反映了邪正斗争的形势。若先手足厥冷后发热,为邪退正胜,预后好;若先发热后手足逆冷,为邪盛正虚,预后差。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寒厥证相辨别。寒厥证为阳虚阴盛,表现为一派阴寒象,一般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49.html

心肝血虚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测目涩且糊; 肝主筋脉,其华在爪,肝血虚,筋脉爪甲失养,则肢体麻木,爪甲不荣;肝血虚,则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为血虚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辨别。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57.html

中医辩证男性不育有六病_【中医宝典】

...中医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历史也很悠久,中医古籍《辩证录》曾记载:“凡男子不能生育有六病,六病何谓?一精寒、二气衰、一痰多,四相火盛,五精稀少,六气郁”。 这六病实际上是造成造成男性不育的六种病因。 ●所谓精寒是指下焦虚寒,命门火衰,排出精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1066.html

卫气营血_中医辩证卫气营血_【中医宝典】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成份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心包证等多种证候,反映了外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15.html

大肠液亏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产后或失血后多见;胃阴虚证,则必伴见干呕呢逆,饥不欲食,舌降苔利等症;阳虚便秘,多见年高肾阳亏虚用E便无力为特征。而本证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津液不足特征。 辨证注意点:①大便干结难解;②口干咽燥等津液亏虚之症;③常发生于阴液耗损疾病的后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29.html

肝火犯肺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脉弦为肝郁化火内热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燥邪犯肺证相辨别,燥邪犯肺证以干咳无疾或少痰伴咽干、唇燥等燥象为主,本证有明显的肝气郁结化火见症。 辨证注意点:有咳嗽阵作咯痰不爽等肺失肃降的症状,同时伴有肝郁化火的见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34.html

表里俱病治各不同_《读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表里俱病者,俱伤于邪也,非表邪实、里正虚谓也。气者,六淫是也。试以寒热明其例。表里俱寒者,治宜温中以散寒,里气壮而外邪可退矣。仲景于身体疼痛,下利清谷,先温其里,后攻其表者,是指示大法如此。其实表里两感于寒,温里、发表,一时并用,正不必...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9-5.html

共找到410,1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