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诊疗技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月经一周治疗2次,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1)针灸拔罐:针刺中极、气海、关元、次髎、足三里、三阴交,并根据不同证型适当加减组方,留针15分钟,随后予以拔罐。时间以经前1~5天开始至月经末为宜,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偏寒型的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046.html

千年耗子屎种子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目录 《中药大辞典》千年耗子屎种子 《中华本草》千年耗子屎种子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千年耗子屎种子 【出处】《贵阳民间药草》 【拼音名】Qiān Nián Hào Zi Shǐ Zhǒn?? Zi 【来源】为毛茛科...

http://zhongyaocai360.com/Q/qiannianhaozishizhongzi.html

砭石与针灸_【中医宝典】

...可以治疗部分疾病。于是经过长期的认识实践与积累,就产生了用砭石治病的方法。 一般认为用砭石治病起于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打制、磨制的技术,能够制造较为精细的石器。砭石的形状主要是根据它的用途而定。如用作穿刺的做成剑形、针形,一般称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24.html

中药材的干燥技术_【中医宝典】

...中药材仓库储存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将中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质量就不会发生异变。如北方在气温30℃时,把红枣的含水量控制在12%~17%、桔梗等药材的干燥。干燥过程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将药材炕焦,还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4166.html

道光帝的禁针诏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改为9科,针灸仍为其中之一科。政府还多次翻刻针灸名著《针灸大成》。所以说,清代前中期的针灸,虽然不再像明代那样名著迭出,但依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帝位传到了道光,清朝的第位君主,情况骤变…… 一个看似平庸的皇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09.html

法国将正式颁发中医针灸国家级学位证书_【中医宝典】

...将从技术和科学上全力帮助开设针灸课程的法国高校,并协助评估针灸教学质量。 据了解,目前法国已有6所高校为具有行医资格的医生开设了针灸培训课程,培训期为3年。法国提供针灸治疗的行医者大约有7000人,但其中只有1800人接受了上述学校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65.html

流注针经序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有劫病之功。其言信矣。针必明其孔穴。灸必定其尺寸。孔穴明。尺寸定。则膏之上。肓之下。何患乎厥疾之弗瘳欤。在昔孙公真人有曰。为医知药而不知针。知针而不知灸。不足以为上医。必也药与针灸三者俱通。始可与言医矣。余先君汉卿公。以药与艾见重...

http://qihuangzhishu.com/601/6.htm

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周人到周原定居前后,掌握制饴技术,留下了诗句。 药物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用药实践的发展,带来了药物理论的升华。《周礼》中提出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理论。五味是醯(味酸),酒(味苦),饴、蜜(味甘),姜(味辛),盐(味咸);五谷是麻、黍、稷...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6.html

夏商西周时期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定居前后,掌握制饴技术,留下了诗句。药物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用药实践的发展,带来了药物理论的升华。《周礼》中提出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理论。五味是醯(味酸),酒(味苦),饴、蜜(味甘),姜(味辛),盐(味咸);五谷是麻、黍、稷、麦、豆;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8-5.html

针灸体位选择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带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 因此根据处方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仰卧位:...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560.html

共找到257,5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