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熨法 香附、桐麻子、盐各250g,陈艾叶60g,捣碎炒热用布包好,缓熨患处,止胁痛效果甚佳。 (2)湿敷法 芥茱胁痛糊:白芥子、吴茱萸各等份,研末,加水调制成糊状,敷贴章门、京门穴,干后另换,每日数次。主治胁痛。 (3)疏肝利胆散...
...胸膈,顺气化痰,宽中健脾,消导进饮食。主【用法用量】清气化痰丸(《赤水玄珠》卷六)。【摘录】《扶寿精方》...
...痰瘀为患,肺失宣降,且有寒热之别,宜攻邪为急,可用化痰通瘀、降气平喘的方法。? 2.1发作期:王氏等重视化痰药的应用,拟基础方(石菖蒲、半夏、杏仁、白前各9g,炙甘草、蝉衣各6g),并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06例,结果痊愈69例,临床...
...目录 《寿世保元》疏肝散 《症因脉治》疏肝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寿世保元》卷五:疏肝散【处方】黄连(吴茱萸煎水炒)6克 柴胡 当归(酒洗)各4.5克 青皮(去瓤)桃仁(研如泥)枳壳(麸炒)各3克 川芎 白芍(酒炒)各2.1克 ...
...热积;刮拭心俞穴、膈俞穴可增强心脏功能;刮拭脾俞穴、胃俞穴可健脾利湿,与三焦俞穴、 肾俞穴、膻中穴、中庭穴配伍,可促进体内血液、水液的代谢和运行。 方法二刮拭头部 手足全息穴区 1、每天以刮痧的方法之厉刮法依次刮拭额旁1带、额旁2带、额顶带...
...王××,女,12岁,1987年10月12日初诊。近5个月来,患儿上课时不能集中思想听讲,成绩渐降。尽管家长与老师不断督促,白天也嗜睡无忌。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委靡,舌苔白腻,舌淡而胖,脉细少力。辨证:脾气不足、痰湿壅阻。治拟健脾益气、化痰...
...合人之所,胃气所聚之处,刺之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化痰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健脾、疏肝、益肾之功效,主治肝、脾、肾三经之病证,亦是理气活血之要穴;肾俞为肾之背俞穴,为肾气输注于背部之处,刺之以助先天之本,具有补益肾气,通阳利水之功。...
...在一些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大家常常会看到止咳化痰这四个字,很多人在出现咳嗽或咳痰的某一症状时,也习惯选择具有止咳化痰双重功效的中成药。其实,这四个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凡是具有减轻或制止咳嗽的中药或中成药称为“止咳药”,而...
...一、西医治疗方法 宜手术切除,沿肿瘤根部切除,切除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肿瘤一般起效较慢,暂时没有特别有效的中医疗法和中药,能对外阴纤维瘤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一般以健脾化痰,理气散结的药方为主。 如脾虚痰滞型外阴...
...半夏厚朴汤8。妇人咽中如炙脔,或如梅核结咽间,半夏厚朴汤最效,半朴苏茯姜引煎。【注】『千金方』云: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即所谓咽中如有炙脔也,俗名梅核气。盖因内伤七情,外伤寒冷所致,宜用金匮半夏厚朴汤主之,即半夏,厚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