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研究的现代启示——读《中医情志》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炼一种学说已属不易,为一种学说发展成一个新学科而构筑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则更为困难。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乔明琦、张惠云二位教授新近撰著的《中医情志》,在中医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29.html

现代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中医脉的现代发展中,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脉进行研究,主要探索研究了脉图的描记,鉴别分析,定型以及脉图与切脉的关系。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等等。 但是作为独特诊断方法的中医脉是中医特色的具体表现。其内容并非局限于单一的脉证关系。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2.html

气营运_《医学摘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气之 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卫营运,一日一夜,周身五十度。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脉六动一息,六动人之常也。一动脉行一寸,六动脉行六寸。灵枢脉度∶手...

http://qihuangzhishu.com/648/499.htm

气运行_《四圣心源》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气之慓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卫运行,一日一夜,周身五十度。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脉六动。一息六动,人之常也。一动脉行一寸,六动脉行六寸。《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296/27.htm

气_《内经评文》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曰.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其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

http://qihuangzhishu.com/712/21.htm

卫气血辨证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互相联系的。一般是顺序传变的,但有的疾病不一定按顺序出现,有的一发病就在气分甚至在分、血分;或由卫分直接传至分、血分;或两分兼病;或病已传入营分、血分,而气分病仍在。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证候作具体分析,概要分清四者的区别,又要注意...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86.htm

气卫论_《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之一身,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气与血也。盖气取诸阳,血取诸阴。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血气,血气者,其人身之根本乎。血何以为行脉中,滋之义也。气何以为卫?卫行脉外,护卫之意也。然则与卫岂独无所自来哉?曰∶人受谷气于胃,胃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renzhaizhizhifanglun/740-5-4.html

气》原文-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气》 1、气:黄帝曰: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878.html

我,像我,超过我”——跟师任继体会_【中医宝典】

...业师任继学教授博闻强记、禀渊深为同道仰慕,他的人格魅力、精纯医术,尤其是对中医事业的执著更令人敬仰,我们有幸跟师学业,获益良多。 从拜师的第一天起,任老就教导我们:跟师不能仅仅抄抄方,不能只学会看跟师时见过的病,最重要的是学会临证思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48.html

亚夫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唐代汪遵的《杨柳》类型:植物原文如下: 亚夫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http://wenxue360.com/mingju/4083.html

共找到47,36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