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著作。十八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认为汪昂“不临症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将汪氏《本草备要》重新修订,保留其合理部分,增改其不足。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故名《本草从新》。全书...
...药学著作。十八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认为汪昂“不临症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将汪氏《本草备要》重新修订,保留其合理部分,增改其不足。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故名《本草从新》。全书...
...《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从人体生成的顺序来看,先有精,后有脑髓,再后就是骨骼的出现。骨骼是人体的主干,是一个支撑身体的主体,脉络是围绕...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中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朝以前 中药随着...
...,或当作食疗,以达到补肾健脑的目的。 二、韭菜 韭菜不仅质嫩味鲜,营养也很丰富。《本草纲目》中说,韭菜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等。韭菜因温补肝肾,助阳固精作用突出,所以在药典上有“起阳草”之名。韭菜籽为激性剂,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
...古代以陶瓷碎片代针砭刺。或称瓷针。《本草纲目》:“以瓷针治病,亦砭之遗意也。”现多不用。...
...寇宗奭,宦游期间颇能留心医药,因发现当时本草著作不无脱误,于是深入实践,反复验证,搜访十余年,撰成《本草衍义》一书,太医学称此书“委是用心研究,意义可采”,对后世影响很大。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医著《格致余论》中论道:“古人以医为吾儒...
...中药著作随着中药事业和学术的发展,新的中药著作大量涌现,范围广、门类齐全。其中一批中药著作反映了当代水平:①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写的《中药志》,原书分四册,修订后全书分六册,其中一、二册为根与根茎类,收载药物206种;三册为种子...
...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844种。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书中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十剂”,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宋代本草学,以唐...
...收敛止泻药。石榴皮酸涩,无毒。据《药性论》记载:“主涩肠,止赤白下痢。”《本草纲目》认为石榴有“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之功。(于 峰)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