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络病理论探讨_【中医宝典】

...为丸。峻剂丸剂和以蜜制丸的目的在于缓其药性,以图缓攻,使得活络而不伤正,邪去而不致虚。这种制剂方法也正体现所谓络病日久要讲究缓图,即讲究“络病工夫”之意。 综上所述,金匮络病理论是张仲景对内经络病理论的完善,特别是为络病的临床辨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09.html

五脏_医学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KT 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五脏生成篇)□〔〕黄帝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何也?少俞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不能出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gangmu/335-5-2.html

金寿山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中提出不少学术见解,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一、学如积薪,后来居上:金氏认为中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着的学问,我们当代要比古人高明,决不能妄自菲薄,如现在编的中医学基础尽管还有不少缺点,但它内经基础上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和阐明。每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shoushan/497-2-1.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 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领域,使之成为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和重要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是用来说明事物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内经将其推而广之,将男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74.html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妇产科不同角度做出了贡献。元代医学设13科,有产科一门。金元四大家的学术发展,开阔了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思路。刘完素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成书于公元1184年,集中反映了其学术思想。同时该书妇人胎产论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饮食五味,以谨和为美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郑访江 通讯员 弢 祁琴 膳食营养应均衡 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也就是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怎样“食”却是有讲究、有学问的。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418.html

内经中对望色的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故经曰:“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色诊部位与脏腑关系 内经分别在灵枢·五色素问·刺热论中论述色诊部位与脏腑的关系。 灵枢·五色中有“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饮食有节 因时制宜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⑤_【中医宝典】

...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846.html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圣济总录收集整理了大量治疗内科疾病的方药,反映了当时的研究水平和成就。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内科病的专题论著,如脚气治法总要十药神书等,极大地提高了相关专病的辨证论治水平。2学术理论的创新金元时期,涌现出不同学术流派,如刘完素倡“六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2.html

难经针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难经是一部阐述内经中有关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问题的著作,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以质疑问难开工共分八十一难,其中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主要讨论针法及其补泻法的运用。难经进一步丰富了内经理论,对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2.htm

共找到893,3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