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度_内经评文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

http://qihuangzhishu.com/712/22.htm

邪客_内经评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升....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pingwen/712-13-7.html

厥病_内经评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及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厥头痛.项先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pingwen/712-8-5.html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赵学敏串雅外编记述走方医的法。“”是禁制疾病,即“祝由科”一类的方法。孙思邈千金翼方有“经”,宋代圣济总录有“符门”。但其起源更早,属于巫医一类。...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382.htm

平人绝谷_内经评文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寸.径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 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

http://qihuangzhishu.com/712/39.htm

内经针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内经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8.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通噤。口噤不开。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②闭结不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③活动受限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关节固。”④控制。丹溪心法:“脾泄日久,大肠不禁,此脾已...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743.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09.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51.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07.htm

共找到496,1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