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医书简单介绍_【中医宝典】

...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温热论》。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90.html

十二指肠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_《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十二指肠26例和十二指肠降段粘膜11例.每例均在球部、窦部活检取材。活检前后活检钳和内镜均经1:1000新洁尔灭液充分浸泡和冲洗。活检部位:球部在溃疡边缘1cm之内或炎症明显部位,正常球部取自球后壁。窦部取自距幽门口3cm大弯侧。各病例要求在...

http://qihuangzhishu.com/962/215.htm

痈总论_《外科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脓未成.紧去而数.其脓已成.又滑数实促者下之.芤迟虚弱者补之.长而缓者易治.为气盛也.短散结代.补而不应者不治.初起者.外兼灸法尤良.用独蒜切片三钱.浓安穴上灸之.三壮一易.以灸至不痛为率.其毒自消.若毒已溃者.及肝胆部位者.生于脐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dacheng/643-12-1.html

抗独特抗体的制备_《细胞和分子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若受体动物为家兔时,使用的Ab1量可达100-200μg。(二)免疫动物的选择抗独特型抗体可在自身体、同类系、同种异体以及异种动物中诱导产生,因此在制备抗独特型抗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同类系、同种异体或异种动物(表9-1)。从制备技术上...

http://qihuangzhishu.com/957/264.htm

壳聚糖的制备技术_【中医宝典】

...壳聚糖的制备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后便得到壳聚糖。常见的制备法有化学法和酶法。一般情况下,影响脱乙酰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和种类(晶型)、甲壳素的制备方法、甲壳素颗粒的大小和密度、碱液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衡量壳聚糖产品性能的主要指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2346.html

中药制剂--糊丸_中药制剂_【中医宝典】

...糊丸是药材细粉用米糊或面糊为赋形剂制成的小丸剂。 糊丸历史悠久,始见于汉代《伤寒论》方中,在宋代广泛使用、糊九干燥后质较坚硬,在崩解迟缓,可使药物缓缓释放,延长药效,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汤液本草·用丸散例》说:“其丸……稠...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9871.html

理气和方剂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植物酸橙或香橼和枸橘(枳)的未成熟果实。 别名;小枳实、陈枳实、江枳实、川枳实。 处方用名;枳实、炒枳实。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入脾、、大肠经。 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苦泄辛散,行气之力峻猛,常用于食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581.html

绿色医疗——中国灸_【中医宝典】

...增长幅度最快的将是外用药。如果将1/3的口服药、注射改为外用,加上已有的11%的外用药,比例将达到41%,以2006年全球药品消费6450美元计算,外用药将有2644.5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当国外开始重视外用药时,中国在外用药的研究和应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85.html

新药的开发_《医院药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2版)也收载了27种,而中国药典90版仅收载了12种。创制一个新剂型相当于创制一个新药,但比起缓释、控释、靶向及透皮吸收给系统。这些新剂型具有高效、低毒、定时、定量、定向恒速和持久等特点。一个新的缓、控释剂型或靶向给剂型有着相当高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14/423.htm

直肠给法在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临床经验表明,应用以生脉经 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循环;其三,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三 条途径均不经过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 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962.html

共找到438,9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