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肃) 辽宁省总工会和省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经贸委、卫生厅等6部门最近联合在全省开展“医疗互济、共保健康”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推出旨在发扬互助共济精神、最大限度地减轻职工住院医疗负担的医保补充措施——创建职工医疗...
...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都要求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吴仪副总理在2004年全国艾滋病...
...治从高堕下,马逐伤折,筋断骨碎,痛不可忍。接骨续筋,止痛活血。定粉 当归(各一钱) 硼砂(一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苏木汤调下,服讫后时时吃苏木汤。...
...单纯观点所能圆满解释清楚的。 (三)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形态结构。中国古代医学是传统医学的发展范式,是把人放在天地与社会心理中去考察,具有宏观整体性,是个多源一体化的结构。在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集中了各民族各地区的医疗学术经验在内。 而...
...稍作一些加工;到了新石器,琢、磨、钻孔等技术逐渐产生,制出了比较精致适用的石器,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器物与妆饰品等。 砭石是石器的一种,是原始人类最初使用的医疗工具,有锐利的尖端或锋面。后世的医疗上常用的刀、针等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它主要被用来...
...鼓吹针灸是韩国独创的医术,但这不是韩国医学界公认的看法。 韩国韩医协会歪曲事实的行为已经遭到韩国国内有关专家的强烈谴责。大韩医师协会下属的医疗一元化特别委员会通过媒体表示:“韩医协会发布的"韩国针灸术压倒中国成为世界标准"的报道纯属虚构。”该...
...专设正骨或金镞等科,疮肿科的医疗范围相对缩小。到了明、清时期,正骨(或接骨)与金镞各独立成科,疮肿科又改称疮疡科。此时正骨和外科的部分功能转移至正骨和金镞科。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疮肿科改称外科。...
...中国奴隶社会的卫生保健 夏商时期,人们已有洗脸、洗手、洗脚的习惯,甲骨文中已有这方面的记载,殷墟的出土文物中也已有一些盥洗用具。《礼记》中了则记述了当时人们定期洗头、洗澡的习惯,并有疮疡应沐浴的论述,说明人们已认识到沐浴对疮疡有治疗作用。...
...云南钱(即有锯齿海螺,烧灰) 千里马(即马蹄内小蹄自退下者佳,如无,破鞋底烧灰亦可用) 老龙皮(即老桑皮烧灰用) 飞罗面(焙黄各等分)陈醋熬成膏,摊青布上贴之。接骨如神。(同上)...
...这里收养中国女孩金韵梅并给予教育,然后送到美国纽约学习医学,学成回国后一直为教会作医疗工作,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外留学医科的女医生。1841年厦门被英军占领。1842年6月,英国传教士卡明(CummingWH.)医生在靠近厦门的鼓浪屿开办诊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