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陈实功《外科正宗》等书。这些中国医籍的翻刻,对日本医学起了扩大传播的作用。三、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医药交流清初的中外医药交流,并没有因朝代的更变而中断。明末来华的传教士继续留在中国,与清廷合作从事传教活动,并承担文化交流的使者。(一)中国医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8.htm

第二章第三节壮族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2)_【中医宝典】

...占主导地位 , 为壮族儿女的健康和繁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 , 在党中央优厚的民族政策和中医政策指导下 , 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 , 在壮族儿女的努力下 , 壮族医药得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下设壮医药线点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91.html

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洪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讲坛第二场报告会上的报告(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提出了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任务,再次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我是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205.html

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着手翻译整理古医籍,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整理了一批医学著述。如《卡农且(小医典)》、《维吾尔医疗手册》等。这些医著的出版,极大地丰富了维吾尔医药学的内容。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维吾尔民族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1989年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9.htm

朝鲜族医院_【中医宝典】

...培养朝医药人才,又于1992年在延边医学院内设置了朝医系,并招收学员30名,正在培养。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发展较快,目前已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科研、医疗、教学基地。全所现有职工6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9人,大中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15.html

朝鲜族医学专家_崔松男_【中医宝典】

...主编《朝药志》,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的有关条目。主释《中国朝鲜族古医籍“增补辩证方药合编”》并获吉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荣获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大会“民族医药之星”称号。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35.html

中医——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_【中医宝典】

...顾名思义,中医是中国的医学,或者说是中国汉民族的医学。中医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与融合了其他兄弟民族乃至外国的医疗经验和方法,但其始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这是没有争议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表现为极其多样的形态,却往往有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87.html

近代中医药界的抗争与革新运动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组成部分。因而,中医药界兴起的旨在保存中医药学,反对废止的抗争运动,无疑具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意义,并对纠正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的医药文化侵略。近代中医药抗争运动从爆发时起,便己超出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3.html

壮医概况_【中医宝典】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唐代以后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并渗透汉医学的壮族医学。在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的方书中收录了一部分岭南的解毒、治瘴气药方,在医书分类中出现了“岭南方”,标志着包括壮族医药在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68.html

医药的萌芽_【中医宝典】

...起死回生,且分文不取,深受群众的爱戴。壮族地区多处修建有"三界庙",现忻城县土司衙门旧址附近仍保存有一座清代修建的"三界庙",常年香火不断。这类关于医药起源的传说,是在科学文化知识落后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医药来源的看法,说明壮族医药和其他民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6.html

共找到35,8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