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的规律,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佐证,相辅相成。 各种脉象与舌象都各自有自己的主证,一种病脉的出现,遂出现相应的舌象,反之,舌象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脉象的变化,也就是所谓脉象与舌象的统一规律,这种规律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关脉如豆”说癌症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中医临证,贵在四诊合参、而历代名家,于四诊之中,无不倚重脉诊。《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对于辨证求因,脉作用至关重要。四言脉决云:“脉乃血派,气血先。”是谓脉为人体生理病理信息反应及预兆。余临证三十年间,辨疑似,别真伪,深...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69.htm

肾实证源流考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大凡肾病多为阳损阴耗候,故肾虚证在临床极其常见,其研究亦较深入和广泛;而同为肾病之一的实证远远未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性,一直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乃至六版中医教材也只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4.html

中医看病前做好五个准备_【中医宝典】

...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国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看病也开始重视各种检查,但传统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仍然是看病最重要的依据。为了让医生获真实而准确的资料,找中医看病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要化妆 望神色是中医望诊中的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087.html

证脉不可偏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脉诊为中医四诊之一,受王叔和《脉经》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浮紧弦芤,辗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影响,有人认为脉象难于捉摸,多凭主观感觉,十人十异,不足为据。 究其实,脉诊难道纯属摆设吗?徐春甫谓:“脉为医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9.html

切脉_《医学见能》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浮脉∶轻按即见。主表实,亦主里气内虚。沉脉∶重按乃见。主里实,亦主里气内虚。迟脉∶一息三至。主虚寒,亦主在脏病。数脉∶一息六至。主实热,亦主真寒假热。虚脉∶三部无力。主诸虚,亦主素禀不足。实脉∶三部有力。主诸实,亦主素禀有余。大脉∶应指...

http://qihuangzhishu.com/824/12.htm

风湿与类风湿的区别_【中医宝典】

...也不变形。 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三、治疗法则不同:风湿病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中西药不但不能治愈,有时反而会越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55.html

中医研究_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外治学》的继承发明与应用 论治青光眼 脉象仪 七情致病与五脏关系 气功抗癌是真的吗 抢救中医 艺术? 让中医院真正姓“中” 神经 探秘中医扶阳 王俐芳医案—一惊痢 我们的随身药囊——经络 五运六气学说指导甲型H1N1流感防治 徐小圃医案——...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yanjiu-730-1.html

结脉的诊断_如何鉴别结脉_查症状_【疾病大全】

...在临床上,结脉需与相似脉--迟脉、涩脉区别。结脉是迟缓中突然歇止,迟脉则无歇止现象,而涩脉以脉形涩滞、起伏徐缓为特征,亦无歇止象。...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JieMai341149.htm

促脉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似不可见,因促本数而一止,涩为迟脉之类,血行艰涩可三五不调,或时一止,两者何能同见?促兼小损,即促细无力脉,为阳虚象,常见于心阳虚脱之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5.html

共找到544,4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