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16.html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任何微小的、隐蔽再深的疾病亦难免不露出迹象,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内在的疾病必然通过各种渠道外露,因此疾病的先兆预测是有其基础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28/8.htm

阴阳与男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成为以后古代房中术的理论基础。道家认为,男为阳,女为阴,应“阴阳结合”、“阴阳互补”,甚至“采阴补阳”。以后,这种阴阳论的思想又被用来作为男子统治女子的理论根据,例如“阳得刚也,阴者柔也”,女子应服从男子,以柔顺为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5.html

阴阳二气关系养生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果以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则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1.html

再谈心主神明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心脏的重要价值。或许我们可以从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危害中体会到中医理论如此强调心脏的重要性并不过分。实践中,正是坚持了心主神明的原则,才更好地理解了心脏病的病因主要与心理、心态、心情和心量有关,也了解了脑部疾病的根源也主要源于心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29.html

当代中医藏象理论的反思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三阳命名,既涵括了中医理论核心的阴阳学说,又能够密切地与脏腑经络学说相衔接,所以称为六经藏象系统是再也确切不过了。 读《素问》的人都知道,《内经》曾把心看成是阳中之太阳,谓其通于夏气;肺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只是太阳又称巨阳,为阳气盛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36.html

“藏象”——中医理论的核心_【中医宝典】

...;正因为“玄”,使得中医失去了公众赖以信任的基础,我无法认识你,还怎么能信任你呢? 事实上,中医在形成、发展的千百年时间中创造了自己独到而卓越的医学成就,然而却没有人将其中的精髓转化为简而易懂的知识,向大众推广,相反,却是一有所得就各秘己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1.html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中医内科古称“疾医”、...

http://qihuangzhishu.com/76/2.htm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第一节)。通过论争双方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反复争辨与深入探讨,使中医界对于自身有了较为清醒的审视,认识到中西医学文化基础不同,出发点不同,方法不同,只能部分沟通,不能完全合并。中医学术自成体系,它有自己的理论范畴、实践经验和疗效证明,故始终有独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80.htm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中医内科古称“疾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1.html

共找到14,5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