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论诸书之得失以示初学之从违(四条)_《医必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其好着书者,虽有切当,不过窃神圣之经而敷衍,其别出心裁者,往往有偏僻之弊。如王叔和《脉经》,自以为仲景之徒矣,而后人之批驳者不少。至今人所推尊者,以金元间刘、张、朱、李为四大家。以刘为首,其《原式》果有发挥,不可不,然偏于用凉,不能辞...

http://qihuangzhishu.com/305/4.htm

麻黄剂临证“一剂二剂已”的启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剂二剂已”古人对于中医疗效的一种描述,意思见效和治愈都极快,与当今社会对于中医“慢郎中”的印象大相径庭。古人夸张,还是中医水平今不如古呢?笔者近日临床遇一病史一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用麻黄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191.html

从中医学视角医患沟通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所起、所在也。”可见问诊医生的基本诊断手段,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首先表现在医生通过“问诊”可以更全面地获取病情资料。所以医患交流的内容要求全面,不可遗漏重要线索,这一点从张介宾的《十问歌》便可管窥一二。内容全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238.html

能_《内经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能至赜即较若列眉,犹惧或失之,能未彰而试之药饵,吾不忍言也。世医矜家传之秘,时医夸历症之多,悻悻卖俗而不知其非。叩之三因之自与其所变,翻以力赘,不欲蠹之所在,而弟思斫树以为功者,嘻!亦惨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zhiyao/747-6-3.html

经方用药应以为度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草石的寒热温凉来调整人体的寒热温凉,其中也蕴含了用药剂量问题,即:根据疾病的浅深(轻重、大小)确定药量的大小。 经方用药在于辨方证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中医药活力之所在,抛弃了辨证论治的指导,盲目采取大剂量治疗,无异于买椟还珠...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02.html

儿科总论_《寿世保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黑。先要分别五脏形症。次禀受盈亏。胎气虚实。明其标本而治之。无不可者。入门审候歌观形察色辨因由。阴弱阳强发硬柔。若是伤寒双足冷。要有热肚皮求。鼻冷便知疮疹。耳冷应知风热症。浑身皆热伤寒。上热下冷伤食定。观形察色面目图(缺)观面部左腮...

http://zhongyibaodian.com/shoushibaoyuan/572-12-1.html

中医儿科该准备啥?_【中医宝典】

...医生。 “切诊”包括脉诊、按诊。小儿脉搏次数常因哺乳、啼哭、活动而增快,所以,家长带小孩看病时,最好能让孩子安静10分钟左右再请医生检查。3岁以下小儿进行检查时,中医一般不切脉,而是双侧食指指纹色泽的变化,所以家长带孩子中医时,要把孩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383.html

面部气色举症_《丹台玉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古云小儿为之芽儿.如草之芽.如水之沤.盖因脏腑脆嫩.口不能言.最难投剂.当首察色而其所属.次验虎口以辨其所因.实为治法之简要也.小儿有面部.全根据气色决分明.望闻问切能穷究.临方无拘手寻.面部诸般各有属.额同颧脸属心火.左颊原来肝...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taiyuan/649-11-4.html

气色条目_《望诊遵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处.或喜眠.下痢者.虫蚀其肛也.面上白斑.唇红能食.颜色不常.脸上有蟹爪路者.便有虫也.痛如咬心.时作时止.口吐清水.人中鼻一时青黑者.虫痛之证也.妊娠白者.血不足.产或难也.白而地库光明者.可治也.白目内 白.面瘦而白.四肢肿....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zunjing/736-6-17.html

中医诊治标准化方案_【中医宝典】

...基础,中医诊断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很丰富,但是在《黄帝内经》里面,很少有相应的治疗措施,这就是《黄帝内经》的特点。 《伤寒杂论》为榜样,将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一体化,这样便于学习和应用。 第二个就是标准的性质。这个标准到底应该由少数专家根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11.html

共找到595,7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