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早期的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出入贵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长者咸爱重。”(《汉书·游侠传》),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央和地方,都城各地及地区之间的医药学术经验的交流。汉设“本草待诏”一职,从全国诏精干本草者待命,虽非为交流而设,但各地精本草者汇集京城,自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96.htm

国学中医 简约而不简单的民族文化_【中医宝典】

...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经典理论,这样诋毁一个民族的国医文化是非常悲哀的。 看看世界历史上的古老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玛雅文化等都早已被历史淹没,而中华文明却依旧巍然屹立于世界林,并迸发出日益耀眼的光芒。特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013.html

传统医药保护从传统知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_【中医宝典】

...激励社会的创新活动,授予创作者、发明者一定期限的专有性,排他性的知识产权视为对其创作活动的回报。这种收益成为了激励创新的动力。而传统医药等传统知识则扎根于某个社群、民族文化之中,由其世世代代传承而来,并非是现代创新的产品,现行知识产权制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703.html

何为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_【中医宝典】

...立则道生”,今日言中医振兴,必当从复兴传统文化、回归中医对生命疾病的传统认知这一根本出发,方可为未来中医开拓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673.html

膏方彰显中医药魅力--中医医院院长谈膏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技术指导服务,构建膏方学术交流、协调发展的有效平台。 5.推广膏方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将全国的中医药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医膏方的传承创新。 南京市中医院作为一所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一直秉承金陵著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912.html

由口录到文传 土家族医药沿革_【中医宝典】

...人类进化的整个历史相比,医学史是短暂的。按理说,医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生老病死,无人可免,药草砭石,古已有之。但把一般的医药知识和医药经验系统化起来,进行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达到医学的高度,则仅仅是三五千年以内的事情。以中医为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95.html

中医人才培养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在预防治疗疾病方面,采取“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无论是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看,还是从卫生经济学、预防医学、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角度看,中医无疑是大有前途的。要遵循吴仪同志所指出:“推进继承创新,发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5.html

岁时、人生礼仪医药文化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不死药,而帝羿妻嫦娥窃食后成仙奔月宫,变成了蟾蜍。汉代人认为月中玉兔、蟾蜍、桂树,皆医药文化有联系,《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董逃行》中有“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句。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据《西京杂记》所载:汉初,宫中有“佩茱萸...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94.htm

古老医学逢盛世 千年中医正年轻——洪蕾教授养生丛书读后感_【中医宝典】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不久前,笔者参加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学会组织的“国医名师大讲堂”活动,会前会后认识了很多中医同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之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洪蕾教授关于养生保健方面的见解成就,就使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444.html

中医膏方调理彰显传统医药文化底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写在2009年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在南京市中医院开幕前夕 赵国梁 中医膏方(内服)作为独具中医特色的中药剂型,目前在全国各中医医院临床治疗、中医治未病、中医保健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23.html

共找到603,1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