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兼脉与主病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病人的脉象经常是二种或二种以上相兼出现。凡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单因素脉同时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即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由多种致病因素相兼为患,在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的形势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疾病的性质和病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9.html

诊脉动方法的独立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诊的独立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它还是起源性质的,取得了基本独立的条件,第二个过程是完全独立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以《内经》做为代表而起步的。 诊脉动方法由整个经络检查中独立起来,是脉诊形成的一个关键,但这种分化是逐渐的而非一蹴而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7.html

中医脉象之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兼脉是一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并见的脉象,它可以多至三种以上的综合,临床上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兼脉是多于单脉的。对于兼脉首先是要在对单脉有了明确的认识。 兼脉是一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并见的脉象,它可以多至三种以上的综合,临床上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兼脉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3.html

朝医诊断_【中医宝典】

...呕吐物);问诊,包括问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药物史、症候(寒热、□液、疼痛、睡眠、食欲、口味、二便、月经);切诊,包括按诊和脉诊。同时,参照四党与吉证、凶证等内容作出诊断。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14.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切诊中则把浮、大、滑、数等脉象归属于阳脉,把沉、小、涩、迟等脉象归属于阴脉。 关于辨证,即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得的症状、体征及多种病情资料,进行客观地分析和判断,从而对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指导临床治疗。中医诊断以阴阳作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2.html

八脉交会穴的交通途径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在八脉交会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八脉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相交通而会于其穴,是经交而穴通。 公孙通冲脉 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与冲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2.html

八脉交会穴与会合途径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脾经公孙(通冲脉)和心包经内关(通阴维),主要通过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冲脉和阴维脉会合于胃、心、胸。其具体途径分别是:会于脾胃;会于心;会于胸。 一、公孙与内关 脾经公孙(通冲脉)和心包经内关(通阴维),主要通过足太阴脾经、手厥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4.html

八脉交会穴与配伍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八脉交会,阳经有两对配穴,即外关配足临泣,后溪配申脉,称同气相应配穴法,又称同名经配穴法。即手少阳经外关与足少阳经足临泣相配,两经于目外眦连接,足太阳经申脉与手太阳经后溪相配,于目内眦连接。 一、阴经相生配穴的意义。 《素问·五脏别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5.html

沉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经》:沉而弦者,悬饮内痛;沉而迟,腹脏有冷病;沉而急,病伤寒、暴发虚热;沉而滑,为下重,亦为背膂痛;阴邪来见沉细。 《脉经》:“沉而弦者,悬饮内痛;沉而迟,腹脏有冷病;沉而急,病伤寒、暴发虚热;沉而滑,为下重,亦为背膂痛;阴邪来见沉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1.html

寸部、尺郁诊脉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寸微尺紧“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寸口脉微为亡阳,故大汗出,尺脉紧为阴弋盛,证属阴盛亡阳,故称“不见阳”。 1、寸微尺弱“问日: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日: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6.html

共找到368,2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