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属任脉。三焦的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功能性...
...①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
...“明正统铜人”,即“明正统仿宋天圣针灸铜人”的简称。该铜人是现存最早的针灸铜人,是考察宋天圣铜人以及后世针灸铜人源流的依据。 “明正统铜人”图 铜像上的这位男子,立于长方体底座上,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前,十指舒展,袒露上身,赤足。头束发髻...
...针灸教具名。是标示体表经络循行路线和经穴位置的人体模型。多用塑料或石膏制作。供针灸教学和临床参考之用。...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千金要方》名关阳。《针灸大成》名足阳关。近称膝阳关。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另说在阳陵泉上5寸(《千金翼方》)、2寸(《针灸资生经》);“...
...十二经的动脉搏动处。《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据《针灸甲乙经》所载各经动脉应手处的穴位是: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经渠;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手厥阴心包经;劳宫;手阳明大肠经:合谷、阳溪、五里;手太阳小肠经:...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经》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实际上这些穴位都是我国历代针灸家不所发现的一些新穴位,近年来,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又陆红发现了很多临床有效的新...
...①人体部位名。即鼻准,俗称鼻尖。《灵枢·五色》:“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参鼻准条。②经穴名。素髎穴的别名。见《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鼻尖端中央。《外台秘要》作面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面正。...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作池头。即温溜。参见该条。...
...1976年6月,1984年8月,先后在北京召开过两次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1987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这三次学术大会上,我国代表发表的论文多达1745篇,基本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针灸、针麻和经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