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从鱼际至高骨得一寸,名曰寸口;从寸口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中;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又云∶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从寸口入六分为关分,从关分又入六分为尺分,故三部共得一寸九分。...
...”近用兵诸省,恢复地方请印,吏科给事中赵之符亦有此请。部议未行,然识者韪之。 ◎癸未 永乐癸未初即位,天顺癸未南省火,皆改于明年会试,至崇祯朝六会试竟以癸未终,此亦数也。 ◎八股 康熙二年,以八股制艺始于宋王安石,诏废不用,科举改三场为二场...
...正史列传之例,撰述为篇。而隋、唐以前,史传昭著,无可参互详略施笔削者,则但揭姓名,为《人物表》。说详本篇《序例》。其诸史本传,悉入《文征》,以备案检。所谓三家之学,《文征》以拟《文选》。 其于撰述义例,精而当矣。时有佥人,穷于宦拙,求余荐入...
...元材案:國准一詞,除本篇三見外,《輕重甲篇》一見,《輕重丁篇》三見。與《揆度篇》所謂「國衡」,皆指國家之平準政策,亦即輕重之筴而言。提要: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從「國准可得而聞乎」,至「五家之數殊而用一也」,論國准因時而不同,故五家之數殊...
...天造地设,自然而然,非后人扭捏成者也,但观切字之法,即知之矣。《篇海》、《字汇》等书,逐字载有注脚,以两字切成一字。其两字者,上一字即为字头,出口者也;下一字即为字尾,收音者也;但不及余音之一字耳。无此上下二字,切不出中间一字,其为天造地设...
...文中子之教,继素王之道,故以《王道篇》为首。古先圣王,俯仰二仪必合其德,故次之以《天地篇》。天尊地卑,君臣立矣,故次之以《事君篇》。事君法天,莫如周公,故次之以《周公篇》。周公之道,盖神乎《易》中,故次之以《问易篇》。《易》者,教化之原也...
...國游士依託管子無疑。」又云:「此篇必不止二節。《山至數篇》之「梁聚」、「請士」、「特命我曰」三節,《輕重乙》之「衡謂寡人曰」一節,均當以類錄入。蓋後人強分之以足篇數,愈雜糅不可讀矣。」元材案:本書所述,雖以齊桓、管仲為問答之主體,然只是著者...
...①“三气”为本篇篇名,萧本原无,今据仁和寺本补入。仁和寺本此篇前下方有“首四行缺”四小字注文;“三气”之前有“风水论”三字,独占一行,上空二格,其字与题目、经文同大,不知其义,待考。平按:此篇自“坚”字以上已佚,篇目亦不可考。袁刻从《灵枢...
...马非百为治先秦史的名家,原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兼办公室主任,1957年因言获罪,放到中华书局任编辑,著有《秦始皇帝传》《秦集史》《秦史纲要》《桑弘羊年谱》《管子轻重篇新诠》等皇皇大著。管子轻重篇新诠 目录◎ 論 管 子 輕 重 上◎ 論...
...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褒颂纪载,鸿德乃彰,万世乃闻。问说《书》者:“‘钦明文思’以下,谁所言也?”曰:“篇家也。”“篇家谁也?”“孔子也。”然则孔子鸿笔之人也。“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也。”鸿笔之奋,盖斯时也。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