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三国·魏·曹植《与汤德祖书》...
...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爲天下除殘也。”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昔大 齊 之雄,三 晉 之士,嘗相與瞋目張膽,分别此矣。”...
...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谥魏文帝,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国皇帝。曹操的嫡长子,母亲是卞夫人。他继承了父亲的魏王封号与丞相的大权,最终迫使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禅让,取而代之。 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即粉身碎骨。 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指沉湎于世俗。 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