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编著《濒湖脉学》李时珍感其时代的中医脉学存有缺憾甚至谬误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于1564年(明·嘉靖43年)编著成《脉诀》,即《濒湖脉学》。该书语言简明,论脉清澈,不但把临床复杂脉象总结归纳成...
...《橘核肾气丸加减;少腹部疼痛,无明显压痛,多为妇女月经不调,可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之。 (5)按小腹:小腹拘急疼痛,尿频、尿急、尿赤者,为湿热下注膀胱,用八正散加减治之;小腹胀满尿少者,用五苓散加减治之。 此外,腹部疼痛剧烈,拒按,痞满燥实...
...亦称王。——《史记·南越列传》。索隐:“裸,露形也。” 或白昼使臝伏。——《汉书·高五王传》。师古曰:“臝者,露形体也。” 辄立臝立击鼓。——《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臝诊其尸。——《汉书·董贤传》 又如:裸衣(脱衣露体);裸行(赤身露体行走...
...尸。数而紧者,当主鬼祟。【按】紧者,绷急而兼绞转之形也。古称热则筋纵,寒则筋急;此惟热郁于内,而寒束于外,故紧急绞转之象,征见于脉耳。《素问》曰∶“往来有力,左右弹人手”,则刚劲之概可鞠。夫寒者,北方刚劲肃杀之气,故紧急中复兼左右弹手之象耳...
...医经著作。又名《素问类纂约注》,三卷。清·汪昂撰。刊于1689年。本书选录《素问》、《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象、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九篇,参考历代《内经》注家之论作了简要注释。本书特点有二:其一...
...阻遏其营运之机,故虽当往来急数之时,忽见一止耳。如止数渐稀,则为病瘥;止数渐增,则为病剧。伪诀但言“并居寸口”,已非促脉之义;且不言时止,尤为 矣。燕都王湛六,以脾泄求治,神疲色瘁。诊得促脉,或十四五至得一止,或十七八至得一止,余谓其原医者曰...
...这是孔子与弟子曾参一篇完整的对话。这篇对话又见于《大戴礼记·主言》。清人王聘珍认为:“王肃私定《孔子家语》,盗窃此篇,改为《王言》,俗儒反据肃书,改窜本经,亦作《王言》,非是。”他认为本篇当作《主言》。仔细对照两篇,觉得《大戴礼》本篇多有...
...新安罗养斋(浩)《医经余论》云∶医宗四大家之说,起于明代,谓张、刘、李、朱也。材辈,指张为仲景,不知仲景乃医中之圣,非后贤所及,况时代不同,安得平列?所谓张者,盖指子和也。观丹溪《脉因症治》,遇一症必首列河间、戴人、东垣之说,余无所及,其...
...足以统夫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脏腑血气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藏.为寒为冷.数为在府.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也.人一身之变.不越乎此.能于是六脉之中以求之.则疚病之在人者.莫能逃焉(内经以滑为血...
...两手尺中,乃神门脉也。王叔和云∶“神门诀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救。”详考其论肾之虚实,俱于尺中神门以后验之。盖水为天一之元,万物赖以资始者也。故神门脉绝,先天之根本既绝,决无回生之日也。而《脉诀》谓为心脉者误矣。彼因心经有穴名神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