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谓∶胆汁渗入十二指肠,能助小肠消化食物。此理《内经》未尝言之,似为中医疏忽之处,不知后世名医曾言之矣。吴鞠通《医医病书》曰∶“胆无出路,借小肠以为出路。”此非谓胆汁能入小肠乎?至于胆汁能化食之说,中医书中亦早寓其理。《神农本草经》之论...
...,可心解矣。徒圆饰一代脉,毫无补于诊法。又诋王宗正《难经图注》肝肾从沉、心肺从浮,脾诊中州之非。多见其胸无真见,漫学人饶舌者也。虽然庭镜,直井蛙之窥,曷敢轻侮成言。切思古人之立法,未许人乖乱,原不禁人有所发明,故峭胆妄建议,读者辟易惊奇,而...
...张景岳以医术着声于明万历、天启间,所辑《类经》暨《景岳全书》二种,流播宇内殆遍,惟《质疑录》一帙,虽已为东海石氏所刊,而人间见者甚少。其书于古名家,若刘、李、朱、张辈,所言稍有偏,着必加辩正。盖恐后之不善读者,守其一说,未得化裁之用,而因...
...和小儿指纹的望诊,是十分细致的,是其他医学所不及的。 2、脉诊中医发明最早,研究观察得很细,传播很广。阿维森纳在《医典》中就吸收了王叔和《脉诊》的内容。 3、注意胃气的存亡。这一思想贯穿在望、闻、问、切四诊之中。 4、整体观念。对于任何一个...
...脉象沉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膜胀。”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寒饮内停,故而为吐为利。治当补中健脾,温阳化饮。拟理中汤合四逆汤加味:党参15g 白术15g 干姜10g 附子10g 炙草6g 茯苓...
...辨口味知疾病 口腔异味辨疾病 什么是闻诊 闻呼吸辨病 闻咳嗽声辨病 闻诊包括哪些内容 闻诊辨病 闻诊的重要意义 嗅病气所包含的内容 月经病诊断中医如何闻诊 中医的四诊闻 中医闻诊包括哪些? 中医闻诊之闻 ...
...热病阴伤,阴血不足则心神失养而心悸少寐,阴虚阳亢则肝魂外越而噩梦纷纭。治宜滋阴潜阳,养心宁神,拟《金匮》酸枣仁汤加昧:炒枣仁15g 知母10g 川芎10g 茯苓10g 甘草6g 生地15g 麦冬15g 白芍15g 龙牡各30g 三剂二诊:心悸...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刘先生所著《格物集》,他从子光斗过宁远县任所,带得一个稿本来”等语。这刘先生是何等样人?是何名字?他的从子光斗,于今现在何处?其所著《格物集》是何等样书呢? 曾静供:刘先生即今案内解到之...
...呕吐,《诊暇录稿》之案,则为呕吐剧烈,神识不清。该书原刊于1927年,以后未见再版,渐成凤毛麟角矣。今照录原文,以资读者印证:“粤东范君之女,年五龄。自楼窗跌仆下坠,狂妄躁语。与饮饮吐,得食食吐。不能辨识父母,目不交睫。或云肝阳挟痰,或谓温邪...
...诊胃络之脉。虚音墟。虚里,城邑居处也。此胃大络,乃是五脏六腑所禀居处,故曰虚里。其脉出左乳下,常有动以应衣也。平按:“应衣”《甲乙》作“应手”。注“胃络之脉”,“脉”字原缺右方,左方有“月”字,当是“脉”字,袁刻作“法”。脉宗气盛喘数绝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