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无脉者也。若以无根之脉,而再令吐之,是促之速死矣。予尝诊霍乱之脉,寸尺皆无,脉复者生,不复则死。要知始吐之时,先下部无脉,待师至诊之,并上部皆无矣。越人注《难经》八十一篇,乃采摘《内经》设为辩难,虽义理明显,然其中亦有错误。若再疏注差讹...
...①即大便。《素问·至真要大论》:“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②指肛门。《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③指切脉部位。指尺部。一说右寸口。《素问·脉要精微论》:“前以候前,后以候后。”王冰注:“上后,谓右寸口。下后...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三家注》、《本草三注》。六卷。清·郭汝聪集注。刊于1803年。本书系将张志聪《本草崇原》、叶桂(一作姚球)《本草经辑要》及陈念祖《本草经读》三书的注释予以合编。内容虽无新的补充,却有较大影响。现存十多种清刻本和...
...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三家注》、《本草三注》。六卷。清·郭汝聪集注。刊于1803年。本书系将张志聪《本草崇原》、叶桂(一作姚球)《本草经辑要》及陈念祖《本草经读》三书的注释予以合编。内容虽无新的补充,却有较大影响。现存十多种清刻本和...
...(掌后下廉之踝骨,神门穴分也〔腕附〕)属手少阴心经(《灵枢》曰∶手少阴之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素问》曰∶中部人,手少阴之经也,以候心。注∶心脉在掌后锐骨之端,神门之分,动应于手。《灵枢》又曰∶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
...《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二书,吾邑王旭高先生所着也。先生名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阴柳宝诒尝选刊先生医案,称先生读书,上自轩岐,下迄清季诸家,无不精心灌注,于古书则研求古训,于后人书则必分别疑似。所着有《西溪书屋夜话录...
...《内经太素》杨上善注三十卷,两《唐志》皆着录,北宋以还,渐多散佚,《宋志》仅存三卷,元以来遂鲜称及之者,盖亡失久矣。光绪中叶,吾乡杨惺吾先生始从日本获唐写卷子本影钞以归,存二十三卷。桐庐袁忠节公得其书,未加详校,即以付刊,伪谬滋多,未为...
...湿气一齐吸受皮腠之内,发为 热、恶寒、体重肢倦、饮食无味、口渴不欲饮诸症。此与注夏之病,正相对待∶一为阴虚,天气乍开,而力不足于开也;一为阳虚,天气乍合,而力不足于合也。世医论之者少,惟张石顽《医通》劳倦门有之。吾名之以“注秋”,而录其文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