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加,哀者胜’即上章‘慈,以战则胜也’。”蒋锡昌曰:“说文:‘哀,闵也。’闵者,即六十七章所谓‘慈’也。此言两方举兵相当,其结果必慈者胜。六十七章所谓‘慈,以战则胜’也。”二说谊优。證之以三十一章“殺人◆多,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哀礼处之”,皆...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顾欢本、强思齐本亦作“先”。蒋锡昌曰:“按顾本成疏‘何先何后’,是成‘前’作‘先’。强本严君平注:‘先以后见,后以先明。’是严亦作‘先’。老子本书‘先’‘后’连言,不应于此独异。如七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六十六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生万物。”(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42章;以下引自该书,仅注章次)“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第1章)。老子的“道”又是支配宇宙万物的普遍永恒法则:“道者,万物之注也”(62章)。老子认为,人类事务必须遵从...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出自《老子他说》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
...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人性扭曲的不正常现象。由此,老子坚持去伪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东西。摒弃所有引起人的贪欲的东西,尤其是当时流行的推崇贤能的风尚,更被他认为是最易产生罪恶的渊薮。他的政治思想,在今天看来,似乎是难以理解。他...
...而是由汉文帝自己动手写的亲笔信,这也就表示了出于他的诚恳。 再仔细研究它的文字:从“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不得不立,今即位。”这一段,一开头“甚苦心劳意”这一句,就是带刺的,他向南越王问候说:“你用心良苦,太辛苦了。”又说他自己没什么...
...虚名和人的生命、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二者的得与失,哪一个弊病多呢?这是老子在本章里向人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解释说,本章是讲吝惜生命,与提倡奋不顾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生命观...
...来要求自己,作到真、善、美在自身的和谐。按照老子的思想,就是重归于“朴”,回到没有受到伪诈、智巧、争斗等世俗的污染之本性。张松如说:“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现象更是十分复杂,如果单单认定‘信言’都是不美的,‘美言’都是不信的;‘知者’...
...,老子思想的当今价值呢?对他的思想又如何评估呢?《天下篇》的作者说他所守的是“雌”(柔弱之意)、是“辱”(受垢之意);而所取的是“后”、是“曲”,是“人皆取实,己独取虚”。《荀子·天论》篇也说:“老子有见与诎,无见于信。”这“诎”就是屈曲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