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解析

...不知,无所不能。这里面关键其实就是两点一是纯真,二是大度。正是在这两点上,我们可以找到真正伟大人物与童心相通之处。 老子“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二) 又“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674.html

第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马叙伦曰“庄子知北游篇‘抟之而不得’,盖本此文,亦作‘抟’。列子作‘循’者,‘揗’之借字。老子本文当作‘揗’。‘揗,摩也。’礼记内则‘循其首’,亦借‘循’为‘揗’。此作‘抟’者,亦借为‘揗’。”谦之案易、马之说是也。淮南子原道训“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0.html

补遗_老子道德经校释

...龙兴碑本略同,如第三“不敢不为”,第七二“尸”字,第十五“涣若冰将汋”,第十六二“生”字,第二“我魄未兆”,第二十四“喘者不久”等,盖同属一版本系统者)。 (一)木村英一老子之新研究(昭和三四年创文社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600.html

第七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曰短褐。”又案孔子家语三恕篇“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被褐而怀玉,何如’孔子曰‘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裒冕而执玉。’”语亦出此。 「音韵」此江氏韵读无韵。高本汉希、贵韵。陈柱知、知韵,行、行韵,知、知韵。又武内义雄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6.html

老子思想“见素抱朴”自然人性论_道家_【文学360】

...政策“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57老子从自然人性论角度为“无为而治”主张提供依据。“其正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58)正是由于统治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8.html

老子·德经·第八十一评析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这么“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听到这些话后,大概很少有人去钻牛角尖,反问难道忠言都是逆耳难道良药都是苦口所以,老子这些警句并不存在绝对化问题。...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4.html

老子养生经_【中医宝典】

...老子一书,又称老子五千文道德经道德真经,是道家主要经典。书中的养生学论点主要概括为如下3个方面 “希言自然”即“少说教,从自然”之意。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道”指规律,“自然”是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423.html

第四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即此“辱”字之义。……盖以白造缁,除去污辱之迹,故曰辱也。此老子本义,幸有诗传、礼注可以互证。 广德若不足, 谦之案庄子寓言篇老子‘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末二句与此章同。又史记老子本传老子教孔子语“...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7.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六评析

...从这一内容看,主要讲了事物两重性和矛盾转化辩证关系,同时以自然界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引起某些人警觉注意。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到某一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方向变化,本章前八句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具体分析,贯穿了老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8.html

死魂灵第二部第一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_【鲁迅全集】

...死魂灵第二部第一译者附记〔2〕 果戈理(N.Gogol)死魂灵第一部,中国已有译本,这里无需多说了。其实,只要第一部也就足够,以后两部——炼狱天堂〔3〕已不是作者力量所能达到了。 果然,第二部完成后,竟连自己也...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27.html

共找到1,102,9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